分享

无锡惠山区楹联(52)李金镛专祠

 江山携手 2018-09-08

 无锡惠山区楹联(52)李金镛专祠许荣海

无锡惠山区楹联(52)李金镛专祠

 


    
李金鏞生前在吉林任事时间较长,而在长春政绩尤深。他为吉林、长春地方做了不少有益之事,深受当地人民爱戴。
光绪二十二年(1986)6月,清政府批准长春士民所请,准于在长春为李金镛建立专祠。至1904年10月,在长春“同善堂” 西边(今长春大经路东,长春北大街拐角处,现市商业局幼儿园处)建成专祠。
    专祠临街朝南大门一座,门后-院,院内东西各有砖瓦平房三间,进二门院内中间正面有专祠三间,坐北朝南,此为李金镛词堂正厅。祠堂全院修有外墙。进入祠堂院内,可见各个房室的门楹上均贴、刻有对联。在正堂门前上悬一匾,上书“李公祠” 三个鎏金大字,两侧有抱联两副,据《无锡史志》李金镛专辑中《吊李金镛联、诗》一文中记载,其一为当时长春知府王昌炽撰书:
        凡事之开必有先公,昔曾绾斯符,召文兼称杜母;
        极盛以后难为继我,今忝权此篆,萧规未免愧曹随。
    此资料中所显示恐怕有误,上联尾句疑缺一字,形不成“对” 。经揣摩后,笔者认为应在召后添一“父” 字,为“召父文兼称杜母;”与下联“萧规未免愧曹随。”相对。据《后汉书·杜诗传》记载: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先后在南阳当过太守,並都有惠政,民间常称道他俩,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后称颂有惠政的地方官为“召父杜母” 。“萧规”、“曹随”是成语“萧规曹随” 的分拆。其历史典故为:西汉初年,丞相萧何规划、制定了一些政策法令,曹参接着做丞相,全部按照萧何的那一套办事。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此联借古代为民办实事的清官来赞颂李金镛。
    另一联为李公祠总监修纪维纲撰、张凤田书:
        溯我公布泽无穷,乐利莫忘,万户于今怀旧德;
        愧吾辈酬恩已晚,高深难答,四民惟有祝新词。
    李金镛1890年病故后,经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清光绪皇帝恩准,于漠河二道盘附近为李金镛立祠堂一座,祠內有木雕坐像一尊,祠前立有两根九尺高的旗杆。祠堂以木质结构建造,至解放前夕被毀,今于1998年在遗址上重新修复,並结合其部分经历,在大兴安岭漠河地区建成一处旅游胜地。现大厅中坐李金镛彩塑,悬匾“兴利实边” ,两侧挂板联:
        义赈救灾,恤邻德政昭宇宙;
        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古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