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苏州长洲县,有位叫王玉涧的的人。他早年醉心于科举考试,中过秀才,特别是古文和诗写得非常好,但屡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举人。慢慢的他也就看淡了功名,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奉献给生活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离王秀才家不远的地方,张家儿子和陈家女儿在小的时候就订了娃娃亲,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青梅竹马。因为两家人当时门当户对,钱财也差不多,而且两位小孩一直情投意合,只等他们长大就完婚。但在两位儿女长十四五岁,达到明朝规定的婚龄时,天有不测风云,两家都穷得揭不开锅,张家传出话来说没钱娶亲了,陈家也说没钱作嫁妆。婚期一天天临近,张家在想陈家是不是想悔婚,决定找王秀才从旁撺掇。 之所以张家要找王秀才来帮这个忙,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只要是自己能够做到的,必定是竭尽全力。王秀才听明来意后,答应先去陈家探探口风,看是不是女家想悔婚。 王秀才边走边想,自古就是宁拆一座庙,不毁一门婚,促成一段美好姻缘,那可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啊。 到达女方家后,王秀才便说明了来意,但女家的父亲却始终低着头,面露难色,欲言又止的样子。王秀才是个心直口快的人,问你家是想毁掉婚约吗? 听王秀才这般问话,女家父亲忙说不是,还说两个孩子一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只是…… 说到这里,话又停止了。 王秀才问了好几次,女家父亲才慢吞吞的说,不怕你笑话,我家以前是有点闲钱,但最近几年生意每况愈下,早已亏空。你看看家里陈设就知道了。 王秀才环视周围,发现墙壁上的灰早已剥落,家具上好多地方漆都掉了,确实是没钱的征兆。 女家父亲还说,总不能空手把女儿嫁过去吧,丢不起这个脸呢。如果是以前,我家自己出嫁妆也是可以的,但家境确实窘迫。只有麻烦亲家资助点,但他家更穷,开不了口啊。 王秀才听后拍着胸脯说,这事就包在我身上吧,我回头让张家给你送二十两银子就行了。 走在回家路上,王秀才心想张家哪拿得出为二十两银子呢,这在明朝相当于一般家庭好几年的生活开支了。但张家拿不出钱这钱的话,婚事肯定也就黄了。 想到这里,王秀才就从自己的积蓄里拿了二十两银子送到陈家,说这是张家托他送来的,让他们如期完婚。王秀才对谁也没说,所以张家以为陈家体谅难处没要银子,陈家也以为是张家到处凑的,解了两家的燃眉之急。 王秀才始终对银子的事守口如瓶,张家和陈家结亲几十年,竟然不知道王秀才当初是怎样付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