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上腹部和胸部 在阳明经上, 我们以前讲过太阳经主气,阳明经主血,特别是治疗中风病人,叫独取阳明,以治血为主。那么这个血的主要部分在哪一块呢?就在这节课要讲的上腹部和胸部。这里有十二个穴位,上腹部是指从滑肉门到不容穴这六个穴位,胸部是指从乳根穴到气户穴这六个穴位。 一、治疗的病症 上腹部和胸部主要是解决血的热度和血向下时形成的一种湿气,这里容易产生郁闷,腹胀,咳嗽,胸满,胸闷,狂躁等病症。包括心血管,肺,以及脏腑横膈膜上的疾病,这一块都能解决。 二、按摩的手法 上腹部和胸部这一块,我们按摩的手法区别于腿部,腿部主要以泻为主,手法从脚趾向足三里推进,目的是让上面的血尽快的往下走,跟着你的推动力往下走,就像做伸腕的时候,把它捏住往上推,放手后会下来很大一股力度,是一种泻法,也可以叫补法。 我们按摩时从天突向肚脐这个方向推,这一块也叫匠工。做的时候就像做开天门一样,每根肋骨从胸中线—膻中这里两拇指向腋下方向推,两边滑动,叫一波三折。这一波三折的意思就是中间有任脉,有肾经,有肝经,一下推至少阳。这一块用的手法还可以说是纵向和横向。咱们讲腹部按摩的时候说过四个点,一条中线,一共八个点,这里是以十字手法,从天突向肚脐推下,两边从胸中线沿着每条肋骨缝推至腋中线,也就是说一纵一横都要去做推拿。 按摩过程中要结合以前讲过的结节、跷以及中间出现的质地的改变来采用合适的治疗手法(所以说大家还是先要认识经络,将来才会产生连接,排列,怎么运用与临床,但是必须每条经络每个穴位都有足够的认识,知道哪个比较重要。不要着急去搞清这个病扎哪些穴位能治疗,揉哪里有效果,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不行的,所以必须先认识经络),想放血拔罐什么的,通过这么一个手法触摸检查,就能够发现很多病,通过这种手法按摩不但能够9处理好很多病,同时对未病的预防起到很大的作用。
虽然平时在街上按摩的比较多,但是针对上腹部和胸部这一块的特别少,我们可以用拍打法,包括刚才讲的十字按摩法等。肋骨这一块的按摩对女性的乳腺炎,乳汁缺乏,包括很多女性因喜欢生气都郁结在上腹部和胸部这里。将来讲少阳经的时候腋下也要注意,讲任脉时会讲到膻中,鸠尾穴,讲脾经会讲到章门穴,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气会膻中穴,这几个穴位都比较关键,以后都去了解。 上腹部和胸部的两个重要穴位 一、膺窗穴 上腹部和胸部有两个很重要的穴位。一个是膺窗穴,在胸大肌这里,位于第三和第四 肋骨之间,在乳头中心线上距离乳头2指处。膺窗穴在按摩中起很大的作用,一是止咳,二是提高整个人体的温度变化,像手出汗,手心发凉,包括胸闷,腹胀等,起到一个调节温度的作用。按摩手法以点压,划动为主。 上腹部和胸部属于上焦,有句话说上焦寒必流涎,也就是哈喇子,从膺窗穴可以解决,再加上滑肉门、关门、太乙、不容这几个穴位,如果用的得当,他这个流涎、上焦寒都可以很好的处理。我们按摩有好多中风的病人或平时保健,只要认识到上焦寒必流涎,还会配上附子理中汤或瓜篓汤。上逆呕吐有黏痰,也可以在上腹部和胸部这里处理,特别是抑郁症患者,这几个穴位在处理抑郁症时也是很重要的穴位。 二、太乙穴
还有一个穴位比较关键,它关系到滑肉门、关门、梁门、承满、不容这几个穴位,就是太乙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这个穴位从关门下来以后,形成一种湿气。太乙穴主要是上腹部的一个风,很多人治湿不知道这个化湿怎么弄。针灸一定要知道太乙这个风,你不懂扎太乙配章门,配期门,这身上的风气、湿气就不怎么容易去掉。懂得这个穴位,太乙配上章门穴、期门穴,还有底下的解溪穴、太冲穴,这个风气、湿气很快就会去掉。 按摩针灸时的注意事项 在膻中穴和鸠尾穴按摩的时候,一定注意手法要轻柔,鸠尾穴下面是剑突,这块是脆骨,稍用力会压坏的。注意在这里拔罐、刮痧或按摩都要轻柔,即使将来针灸也要注意,过重会引起副作用,比如岔气,针灸太深会引起气胸,或造成心脏骤停等。所以不管是针灸还是按摩,都要注意手法的轻重。按摩时加一些按摩膏之类的,轻柔的去推动。人常说前如饼后如井,前面离脏腑比较薄,针要浅一点。 先认识经络和穴位的重要性 咱们现在讲手法按摩,将来讲整个布针的方法和整个按摩结合起来,这都是很重要的。现在主要是认识经络,比如上腹部和胸部的十二个经穴,看看每个穴位的位置与作用,那么你对上腹部和胸部的了解就会更多,把穴位看好以后,将来对匠工,怎么去风,怎么去湿,怎么升温。一个风,一个湿,一个寒热都能搞好。了解这几个穴位有利于处理很多疾病,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再一个是讲课的方法 ,一条一条的经络来讲,大家必须先认识经络,才能产生一些连接和排列,怎么去用于临床,脑子里才会有思路。但是,开始学习每条经络,每个穴位,都要去有足够的认识,哪个穴位比较重要,都要去了解,不像别的老师讲病例操作,哪里起作用扎哪里,没有扎实的根基,就想一步登天,要求直接学扎了哪里就可以治疗这种病,这样的话就不会变通。 我们要每条经络学,看这几个穴位虽然不属于五输穴,在讲针灸时这几个穴位可能很少提到。将来讲五输穴,子母穴,补母泻子法时,这几个穴位也很少讲到。我把这几个穴位拿出来,让大家知道,膺窗穴,太乙穴这两个穴位在上腹部和胸部的重要性。 小结 我们要把这条经络,这十二个穴位都看完,上腹部和胸部的手法很简单,再给大家说一下,就是十字法,横向纵向的揉。放血拔罐要靠手底下感觉到的结节和跷来决定怎么调理。 上腹部和胸部的按摩手法,在现在来说几乎是空白,像脏腑按摩,头部按摩,腿部按摩等街上很多,但这一块却几乎没有,实际上上腹部和胸部按摩很重要,可以治疗胸闷,咳嗽、腹胀、胸满,还有痞症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