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道夺命符,是他亲手为自己画的

 恶猪王520 2018-09-09

变法系列--[第三期]

风月

史官



文∣青央 · 主播∣小鹿

商鞅 来自风月史官 12:32




公元前395年,卫国公孙家生了一个男孩。 

公孙老爹并不喜悦。适逢荒年,家徒四壁,这个儿子能不能养活还是个未知数。 

公孙老爹看着襁褓中的孩子,叹了一口气道:“你就叫鞅吧。”

鞅,烦闷的样子。看来,公孙老爹真的是很不愉快啊。

公孙鞅成年后,挑起行囊北上大城市搬砖。他来到了当时实力最强、薪水最高的魏国公司当起了农民工,官方头衔叫中庶子。 

公孙鞅在任职期间兢兢业业,深受总经理公叔痤的赏识。总经理卸任前,向董事长魏惠王强烈举荐公孙鞅出任管理层职位。

然而,魏惠王严重排外,他无比嫌弃穷乡僻壤出身的公孙鞅。

公孙鞅眼见在魏国这个传统企业没有发展前途,裸辞之后另谋出路。

成熟的公司开出的薪水高,但并不代表它的价值高。 

公孙鞅的股票思维促使他把简历投给了一个成立不久的创业公司——秦国。 

董事长秦孝公迫切地想要开展业务,让公司走上正轨。但是他不傻,创业资金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 

他给了公孙鞅一小笔市场调研经费,要求他三个月内提交市场研究报告,视情况转正。 

公孙鞅没抱怨秦孝公的抠门,路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

秦国很穷,出了都城很难找到客栈。公孙鞅不想露宿荒野,腆着脸借宿农户家。 

老农有四个儿子,成亲之后并没有分家。家里虽热闹,却也拥挤。 

老农同意公孙鞅借宿一晚,有个小媳妇冷哼一声:“家里粮食可不够!” 

老农没理她,带了公孙鞅去里间闲聊。 

公孙鞅问:“老伯,刚刚一路走来,我看到好多良田都荒废了。这是为何?”

老农说:“客从远方来,不明情况。我们乡是伯爵的封地。伯爷说了,种田的收成要给他上交八成。百姓不想白白浪费气力,种一阵庄稼攒够口粮就歇息一阵,田地也日益荒废。” 

两人正聊着,公孙鞅听到外间有女人在吵架。 

家里的粮食按人头分,大媳妇不满四媳妇多分一份。 

四媳妇翻旧账说,当年征兵,是她拿出钱贿赂了大人,让大哥免于兵役。 

那场战役秦军全军覆灭,所以大哥的命算是她救的。作为回报,大哥的那份自然得算她的。 

吵着吵着,又扯到其他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儿。 

老农对这个情况见怪不怪,他对公孙鞅说:“让你见笑了。家里女人多,是非也多。” 

公孙鞅讪讪地笑了笑。

次日,公孙鞅拜别。

秦国的东西南北,公孙鞅都穷游了一遍。其中存在的小毛病各有不同,大毛病却千篇一律。他的调查报告已经打好了腹稿,只待回到都城给秦孝公交答卷。 

公孙鞅玉树临风地出门,然后衣衫褴褛地回来了。换了身干净衣服,他直奔董事长办公室。

一开始,公孙鞅小心谨慎地做报告,渐渐地,他越讲越激动,滔滔不绝地指出问题。 

秦孝公的脸越来越黑,他不是不知道秦国的问题,但第一次被外国人毫不留情地批驳,他的老脸实在是挂不住。

所幸,公孙鞅不是一个只知道挑毛病而不提解决办法的人。

人是铁,饭是钢。

首先,公孙鞅解决的是吃饭问题。他给了秦孝公一个提案——《垦草令》,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削弱贵族特权,让其加入到农业生产中。 

秦孝公掂量了一下成本和收益,决定放手一搏。 

《垦草令》的成功实施,秦孝公开始认同公孙鞅这个人才,迅速地把他提升进入公司的高管行列。

秦孝公的赏识,让公孙鞅很感动。

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公元前356年,公孙鞅出任秦国公司的CEO——左庶长,开始实行第一次变法。 

为了防止那些贪生怕死的人逃脱兵役,公孙鞅着手改革户籍制度。家里有几口人都要清楚上报,不然就得坐牢。 

落实人口之后,每人都得办一张身份证,并且规定出行必带。 

还有,男人娶了媳妇就得分家,必须出去享受美好的二人时光,情到浓时多生宝宝。 

虽然秦国穷,但是人丁不能稀薄。况且,分了家就成了独立的一户,不仅可以减少婆媳、妯娌之间的矛盾,还让国家能多收一户的保护费。 

当然,不能单单针对老百姓,公孙鞅一视同仁地对贵族进行改革。

贵族以前靠投胎就可以尊荣富贵一生,现在不行了,世卿世禄制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奖励军功爵制度。想要尊荣富贵,上战场杀敌去吧。

变法工程第一期的成效让秦孝公喜不自禁,他对公孙鞅更是信任了。

公孙鞅摩拳擦掌,干起了第二期的变法工程。 

之前的《垦草令》就已经深深地得罪了拥有土地的贵族,现在公孙鞅又往枪口上撞——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他直接拉横幅、喊口号带领百姓从贵族口袋里分钱,贵族对公孙鞅已恨之入骨。 

公孙鞅的两次变法极其成功,秦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迅猛发展。这个创业公司在短时间内融资上亿,准备占据河西市场。 

河西之地位于秦国与魏国的中间,两国多年的战争都是在争夺这块地方。 

这一次的河西之战,秦国重创魏国,河西之地从此收归秦国。

公孙鞅狠狠地在魏惠王面前秀了一把优越感,当年的你对我爱搭不理,现在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河西之战,公孙鞅立下汗马功劳,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后人亦称他为商鞅。 

商鞅,是公孙鞅的人生巅峰。 然而,人走到最高处,便会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太子继位,即秦惠王。

秦惠王早就看商鞅不爽,刚好有人举报商鞅谋反,他果断地签发了对商鞅的红色逮捕令。 

商鞅跑路逃到边关,夜黑风寒,想要住店。他谎称身份证丢了,没想到边关小村的客栈老板竟遵律守法地拒绝了他的重金。

店老板说:商君之法,不得留你。

商鞅狂笑了一声:公孙鞅啊公孙鞅,你逃过了明枪暗箭,却最终死在了自己的手里。天意,天意...…

商鞅调转马头,回到商邑,带兵攻打郑县,战败而亡。

秦惠王下令,把商鞅的尸身带回咸阳,车裂后示众。

讽刺的是,秦惠王如此恨商鞅,却在商鞅死后坚定地执行他的新法。 

秦国从最没有存在感的蛮夷小国变成了令东方六国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

 

商鞅至秦,多是年少轻狂的激情。 

商鞅留秦,乃是坚定不移的信念。 

有人说商鞅深谋远虑,变法图强成就了秦国。 

有人说商鞅刻薄寡恩,严刑峻法终害人害己。

是非功过,皆是云烟。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后人永远会记得,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改革家,他的名字叫——商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