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西南政法大学笃行楼开展了一场盛大的活动——以“致敬梦想”为主题的民商法学院2018级开学典礼。 赵万一院长发表了以“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民商人”为题的致辞,以下是讲话全文,快随小荟一起去聆听赵院长的教导与期望吧! 亲爱的2018级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又到一年一度的迎新季节,又是面对一张张充满活力的陌生面孔。首先请允许我代表116名教职工和2164名在校学生,对新加入民商法群体的835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表示热烈祝贺和诚挚的欢迎。欢迎你们加入西政民商法这个温馨而和谐的大家庭! 在今天上午的开学典礼上,付子堂校长代表学校对你们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并深刻阐释了学校的校训和西政精神,这些谆谆告诫和要求将会使你们受益终身。我不想再对你们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期望,只是想结合我们的专业特点,谈一下如何做一个民商人。 一、什么是民商人 按照我的理解,民商人首先必须是以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专业人士,即所谓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久远的特殊职业群体,古代称之为“士”。按照《春秋谷梁传》的说法:“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对于“士”的含义,《汉书‧食货志上》解释说:“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也就是说“士”是以学问服务于社会,以学问获得社会承认和尊敬的群体。因此,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必须是才识明敏、博物洽闻、博雅淳和、道充德著,必须能够借助于自己的专业知识阐法释理,答疑解惑,从而实现道助邦国、泽濡众生之目的。同时知识分子也是最有情怀的一个群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是知识分子的固有基因。造福苍生、服务乡梓,始终是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梦想。知识分子的人生目标是做大丈夫,学习知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构筑自己的安乐窝,而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知识分子要有傲骨,要有自己的精神品格,要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知识分子要知进退、懂权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总之,知识分子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品质和雅操。 其次,民商人是法律人,必须有法律人的操守和担当。民商人是法律人的包属性概念,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的一员。法律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肩负的是道义,追求的是正义与公平。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法学阶梯》中有言:“法乃善良与公正的艺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理想的法官就是公正的化身”。这里的所谓公正,是指那种基于自己的良心和良知自然产生的一种带有本源性的品质。因此法律人是有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一个特殊职业群体,其精神信仰和道德良知是社会的标杆和定海神针。换句话说,如果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的话,那么法律人就是社会的良心。从行为层面来说,法律人既是社会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是社会文明的缔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因此任何法律人都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和良心制定法律和实施法律,更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和良心来曲解法律、践踏法律。不仅如此,法律人还必须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我们学校叫政法大学,国外有法政学院,这说明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政治与法律都密不可分。法律既脱胎于政治也服务于政治,因此法律人也必须有政治追求和政治服务意识。我曾经把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改了一下,用以说明法律人的使命,即“为行为设范,为生民立命,为法治献智慧,为万世定规程。”虽不十分精准,但也基本说明了法律人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第三,民商人必须是有特殊使命和追求的法律人。每次开学的时候我都要给新同学讲一讲我们的院训:“民本天下,商达经纬,智德兼备,崇法修身”。院训既是一个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学院独特办学理念和精神品格的集中反映。具体到我们的院训而言,民本天下强调的是民商法人的情怀。强调以人为本,关心民众权利,尊重人的需求、人的尊严、人的自身价值;强调以民为本,关心民众疾苦,努力为民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商达经纬彰显的是民商人的志向。我们学校现有6个法学院,不同的法学院不但有不同的责任机构,而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关于民商法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曾概括为4句话,即“法治精神的践行者,市场经济的推动者,公序良俗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探求者。”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密切注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充分掌握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法律知识,唯有如此才能搏击商海,造福苍生。智德兼备强调的是对培养产品的要求,即作为民商人不但要有深厚的法律法学知识,而且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重气节、谨言行的高贵人格,必须是德才兼茂,求真履规,立德为本,德在法前的谦谦君子。《朱子治家格言》有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孟子曰:“不仁而在高位,是博其恶于众也。”无德而精通法律之人,只会以法律之名行违法之实,甚至故意利用法律的漏洞,挑战法律的底线。因此德不高,就无法真正理解法律之真谛,也难以挑起专业报国的重任。崇法修身是达致目标的手段或路径。崇法要求我们对法律要常怀崇敬之心、敬畏之心。修身要求我们时常检视自己的缺点,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三省吾身,不断超越自我。 二、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民商人 我所理解的民商人既包括民商法学院的教师,也包括民商法学院的毕业生,当然也包括在校学生。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要求,其基本的要求是各安其位、各司其责。前不久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上对本科教育提出了“四个回归”的要求,即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我认为讲的非常有道理。老师的本份就是教书育人,为了教好书,就要不断学习。而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身份上都是学生,其本份就是学习,即通过读书学习求得真学问、学到真本领。 学习有什么用?我想目的主要有三:一是为了健全自己的人格;二是为了安身立命;三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具体说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求得真知,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密集知识体系之上的复合体,没有必要的知识我们既无法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各项成果,也无法有效感知因精神世界的充实而给自己的内心带来的满足,更无法抚慰因物质丰富和精神贫乏之间的错位所产生的心灵空虚。而通过学习不但可以使你的眼界与思维变得更宽更广,而且还可以使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彩。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爱因斯坦被誉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但是当他被问起是否懂得很多知识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后说道:“在这个圆内是我已经掌握的知识,圆外则是我未知的世界,当我掌握的知识越多,那么这个圆的周长就越大,和外围未知世界接触的范围就越广,所以其实我不懂的东西还很多。”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知识是多么的狭窄和有限,你所面临的未知领域是那么的广大与深远。所以庄子才感叹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大学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最大不同在于:大学除了教你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学习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但却不能是完全功利性的。有些知识包括很多经典著作,对你们来说不一定直接有用,有些学习内容也可能是一辈子都派不上用场。但这些知识却是陶冶情操的灵丹,是夯实精神底蕴的妙药,能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改变自己的行为举止乃至生活方式。因此通过学习不仅是为了学到知识,更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有修养、更有品味、更有魅力,是为了彰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文人气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培养优秀人格和优良品格的最快捷方式,是用最低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识、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径。 学习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学习。虽然动物也会学习,但动物只能学习到基本的生存技能,而人可以学到除生存技能以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许多知识。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缓慢过程,而学习是使人脱离野蛮走向文明不断成长进步的唯一途径。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人生际遇的不同和个人努力的不同,人的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直至产生不同的阶层。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差别固然受制于先天禀赋和智力水平的不同,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通过后天学习而产生的认知差异和感悟能力的高低。因此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决定我们的出身,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读书和学习改变我们的阶层、改变我们的境遇。人之所以高贵,就是因为有人格有道德,有人格使我们不屈从于权威而只服从真理,使我们有爱心和责任感;有道德使我们明是非,知礼仪,懂敬畏。这些人格和道德有些是从传统中继承来的,有些则是通过后天学习逐步积累而成的。通过学习不但可以使我们知廉耻,而且可以不断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感受生活中的有趣和快乐并能够从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思考人生。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生活原本是单调的,甚至是灰暗的,只有给它注入色彩,它才会可爱。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面对逐渐增加的学业压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塑造我们的人格、粉刷我们的思想、装饰我们的心灵。 通过学习可以充分实现自我。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的需求层次,这种需求的核心要素是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主意味着选择的自由,意味着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具有行使独立判断的机会,意味着我们可以有条件地掌控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决定自己的价值观。现在我们都在说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竞争力是什么,按照我的理解,竞争力既是把自己从人群中区分出来的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选择的能力。对于学习的意义,我国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告诫儿子说:通过学习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学习是艰苦的,需要恒心和毅力。大学不是休息的驿站,不是交际场所,大学就是集中学习的地方。如果浪费了大学这个系统学习各种知识的阶段和机会,那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你将不得不咽下不胜其任、力所不逮的涩果。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要知道,当你沉溺于打游戏的时候,你的同龄人可能正在努力学习,其结果将进一步拉大你和其他同学的距离!最近著名主持人董卿在“开学了请告诉孩子:不读书,换来的是一生的底层”一文中曾写道: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没有谁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大学是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但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奋斗的。因此不要在该读书的时候选择放弃,而应该在该读书的年纪更加珍惜和努力。 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知识也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学习的目的除了完善自我之外,还要服务于社会,产生知识的产出效益。因此必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并在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知行合一。对于民商人的追求与梦想,我曾在2014年为本科毕业生的题词中集古人句以赠曰:“秉浩气,铁肩担道义;执信念,丹心铸法魂;士弘毅,任重而道远;天行健,自强以不息。”在此我送给大家以共勉。 祝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探赜穷理,砥砺前行。希望每一个同学在毕业的时候都能够自豪的对自己说:大学时代我没有虚度光阴! 谢谢! 2018年9月6日 我们正成长,还请多包涵 审核 | 安 鑫 黄馨谊 责编 | 求银银 编辑 | 何泽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