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7月的销量数据来看,北京现代途胜月销量不到5000台,下降幅度远超同级别其它热门合资SUV。要知道,途胜去年还能维持15000辆左右的月销量,巅峰时期甚至破2万销量,时隔一年时间超过7成的跌幅也说明北京现代需要拿出换代车型来维持其在紧凑级SUV市场的竞争力。 从产品本身来说,现在市面上在售的途胜多数还是2015款,3年没有进行换代升级已经表现出现款途深产品力滞后的问题,况且途胜在同级别的主要合资/自主竞品都在最近一年进行了换代。再把消费升级的大趋势考虑在内,韩系车以价换量的套路就不那么管用了,而现款途胜虽然外观看着还算高端,但平庸的内饰质感和设计是其被消费者吐槽最多的部分。 所以,在本次成都车展上全球首次亮相的第四代途胜对北京现代来说尤为重要。作为北京现代旗下销量担当的车型,在大致可以预知动力组合不会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第四代途胜势必需要首先在设计层面上展现出足够竞争力,才有机会在新车上市之后立马能与日系竞品展开竞争——随着本田等合资品牌不断推出1.5T的小排量发动机,途胜的黄金动力总成也不再那么耀眼。 从第四代途胜在成都车展上亮相后消费者的反映来看,大家对新车的关注度甚至要超过我们的预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四代途胜全新的造型设计在现阶段来看已经称得上是成功的。 我们注意到,新车采用了更多平直、有力的线条和轮廓,前保险杠两侧雾灯区域的设计非常夸张、棱角分明,全新的前格栅造型配合时下流行的分体式LED前大灯,使车头部分看起来比现款车型更具科技感,也更立体。 实际上,一个普遍的现象便是:大家对全新途胜的前脸设计刚开始多少都有些不太适应,毕竟现款车型圆润、时尚的造型在我们脑海里已经形成固有印象,如今棱角分明的设计语言似乎不太像韩国车企的风格。 不过,新车更具辨识度的前脸放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紧凑级SUV中并没有任何不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即使有人喷也是其人气的体现。 车侧部分,新车的整体轮廓和线条相比现款车型变化不大,只是更加厚实的车头让整台车看起来比以往更硬朗了一些,再加上北京现代没有采用很多自主车企的做法来给第四代途胜配一个大尺寸的轮毂(成都车展上的展车用的是225/55 R 18的普利司通轮胎)——而常规尺寸的轮毂让车身比例显得更大,也更接近中国消费者对SUV车型“更应该强调宽大感”的审美需求。 尾部造型变化最大的部分依旧集中在灯组部分,新车采用了时下流行的贯穿式尾灯设计,灯组内部灯带也经过了重新设计,精致感明显加强。不过由于尾部整体轮廓与现款车型变化不大,所以接受起来也相对更加容易。 而内饰部分的变化,可能才是更多真正关注途胜这款车型的消费者最在意的。 虽然新车在内饰部分依旧采用了大量的硬塑料材质和略显老气的多功能方向盘,但悬浮式中控屏的设计和7寸液晶仪表盘的加入还是让新车看上去有了2018 年新车该有的模样,况且中控屏尺寸达到10.25寸,着实不算小了,清晰度和UI设计也还算不错。 另外,新车中控T字形区域的布局也更加清晰、有层次感,采用了对称式设计,按键和旋钮被设计在一排,并在中间用一条贯穿的镀铬进行装饰。下方的USB接口和两个12V外接电源则被设计在了储物槽内。 至于座椅和储物空间,新车和现款车型变化不大,只是在前/后排座椅肩部承托的部分加入了菱形缝线的设计来增强档次感,不过这套座椅的包裹感依旧不算很够。 驾仕总结: 很显然,第四代途胜是北京现代在中国汽车市场重回正轨最重要的SUV产品,甚至没有之一。 设计层面上,新车全新的造型设计或许代表了接下来现代SUV产品大体设计风格的走向。环顾北京现代整个SUV产品布局,途胜是其首款SUV产品,也是最能代表整个品牌SUV形象的车型,如果途胜都卖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品牌的形象。 毫无疑问,第四代途胜在造型设计上的大胆突破看似突然,但背后应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是考虑到目前北京现代正处于重新建立品牌形象的重要阶段,解决现款车型上的痛点问题显然比在技术层面上搞革新来得简单、直接,并且成本也更容易控制。 驾仕派预计,第四代途胜上市之后,一旦终端在短时间内放出足够大的优惠政策,新车将很快回到月销量破万的阵营,当然另一个前提是——仍需北京现代在主销车型的配置分布上拿出足够诚意。 文|LooperLP 图|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