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垂钓沙龙】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慈悲诚意 2018-09-09

钓鱼时跑鱼是钓鱼爱好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下外在钓具的因素造成的跑鱼,希望钓友们每次出钓之前都做好准备,上钩的鱼一定不让它再跑掉。

1、因竿子本身质量问题造成跑鱼

这类情况比较普遍,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买竿时就是定位于低价格,从而使竿的质量就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二是买了地摊水货;三是即便买了品牌产品,也因钓鱼人在选择鱼竿时辨识能力有限,而没有看出手竿子存在的质量隐患;四是竿子本身设计存在缺陷等等。

竿子质量问题使中钩之鱼跑掉,几乎都是断竿造成的,而多为竿的头两节折断,究其原因一种是管壁太薄,受力能力弱,大鱼向前一突袭,形成巨大反向力而断竿;另一种是第二节或第三节太硬,在遛大鱼时不经意间竖竿过直,二三节不弯(或略弯)而使梢尖受力过大(过份弯曲)而折断。

对策:一是买竿时注重竿的整体弯曲度,一般采取握竿左右上下大幅抖动或一人握竿另一人握住竿尖,握竿者加力上扬使竿弯曲即可看出整体契合质量的优劣,应选浑然一体的竿;二是特别留意头三节弯曲的整体感,如有问题坚决放弃。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2、因竿子使用过久使质量下降而跑鱼

一根碳素竿或玻璃钢竿的使用寿命有多长是没有具体标准的,而以使用环境、使用次数、使用方法、保管方式、维护水平等有关。

但是竿子自然老化和疲劳是无法抗拒的。因此随着使用时间越久,竿子的整体或部位质量必然会下降,由此带来垂钓中的失误。我单位的钓友,最善用手竿钓大鱼,但在用竿上又趋于低档竿,而且一竿连用数年不换,这样便埋下了隐患,在回龙、听湖、黑所、黑善等水库,都发生过在遛大鱼过程中被大鱼拉出了竿梢并带着鱼线扬长而去的“悲剧”,这是竿节之间松动造成的结果。另一种情况则是因竿子整体老化造成的。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对策:什么东西用久了都会退化和能力减弱,鱼竿亦是如此。我们许多钓鱼人(也包括笔者)过去或现在仍存在着“一根竿用一辈子”的思想,其结果往往造成垂钓失误。

要有效减少这种失误,一是正确选择竿子,购买那些有品牌信誉而且实用下来质量性能好的竿子;二是科学用竿,在垂钓中切忌大力投竿猛力扯竿,以免伤及竿子“筋骨”,缩短寿命;三是合理保管和维护竿子,用毕要洗净泥沙,回家后要退节晾干后置放在通风阴暗处;四是要不时检查各节口的咬紧度,对有松动的要在前节底脚用双管胶均匀增厚,使其不会被大鱼扯出。

3、因组合竿线的缺陷而跑鱼

手竿钓鱼对竿线的拴结是没有具体要求和模式的。传统的连接方式是直接把线头打死结拴在竿尖上,因为那时用的都是竹竿,在加工竿子时就有意识在竿尖部位留了个结巴,正好挡住了鱼线不滑出。

到了后来,用上了玻璃钢、碳素竿,尖子上都有一个尼龙穗留作打结供鱼线连接用,然而这种穗子除了适用于池塘竞技或小水域钓鲫和白鲦一类小鱼外,用在大水面作休闲钓时,就屡屡出了问题。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比如中大鱼后被大鱼猛力扯出头节梢子而去,而有的则是把那粘结在竿尖的红色穗子挣出带线而去,相信许多钓友都是有过类似经历的。这种竿线连接的弊端,是早中期商品手竿在制作过程中节与节之间的接头处缺乏科学膨胀的结果,所幸,近年来一些正规品牌开始注重这个细节。

在加工竿节时就使接头处有了合理的膨胀,从而有效避免了因接口松动而被大鱼拖走的不快。另一种被大鱼带线而走的情况是因为竿壁或薄或质量不佳,以致在与大鱼对抗中造成破口,鱼便把前面的竿节一道带走。针对这个缺陷,有的品牌特意在接口处进行加固,只要不是人为破坏或意外断竿,鱼是无法把前面的竿节带走的。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对策: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民间钓鱼人对休闲野钓的竿线连接有了一个完美的方式,即加了一段“护竿线”,就彻底解决了竿节屡被大鱼拖走的问题。这段护竿线的长度因竿而异,如6米3的竿子可从竿尖处延长5~10米。

用胶圈把线与竿尖连接后,余线就顺着竿身绕至竿脚附近拴住,我则喜欢用一竹片蓄线,按上述方法缠好后,再用两根橡皮筋捆在竿体上即可,到收竿时把线收回竹片上就行了。还有的钓鱼人通过改造,在竿柄处装上简易轮,不仅解决了出节的问题,而且增加了遛鱼功能,擒拿大鱼更有了保障。

4、因线的破损而跑鱼

相对竿子而言,鱼线的正常使用周期是较短的。在竞技场上,一次比赛要换数次到数十次子线的情形比比皆是。而在休闲野钓中,我们一些朋友则不是这样的,仍沿袭着“不断不换”的旧习惯,对于主线而言,有的甚至用上两三年都不换。

正是由于这些传统的用线方式束缚了手脚,常常造成遛鱼中断线。鱼线属于化学制品,它在使用过程中(如中鱼、挂底等)因为不断牵扯和延伸,强度会不断减弱,而在连接处,因为打结的关系亦降低了线的结节力,加上风吹日晒,加速了线的老化。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另一种易引起鱼线破损的情况是在复杂水域多有树枝、木桩或暗石,在抛线或与鱼较量中难免受到挂扯或摩擦,而钓鱼人又因专注于鱼情或钓事,常常忽视了对鱼线的检查,恰好再遇到大鱼咬钩时,眼看成功在即,“绳子从细处断”—当你事后查看时,断线部位必定是那些早有隐患的地方。

在实际垂钓中,因钓具不力(不当)把大鱼遛跑的情况是最多的,而其中因为线的关系又是首当其冲。检点一下我多年来在用线上存在的弊端,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走极端。过去都用粗线,后来受钓鱼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改粗为细(相对而言),其结果是钓小鱼多了些机会,但遇大鱼断线的事却倍增;二是忽视日常检查。

一般情况下,由于几十年垂钓已疏忽了出钓前的钓具检查,而到了钓场又是急匆匆拴竿投饵垂钓,当遇到大鱼时破线而去,才后悔莫及;三是抱着侥幸心理。

常常是明知钓线使用已久或是发现某处有磨损的毛刺甚至损口,但懒于停钓换新,心想今天不一定会遇到大鱼来咬,而实际情况却是“鱼好像知道你的鱼线不牢一样”,偏偏咬上了你的钩,其结果是“意外之喜”倾刻间又变成了“意料之悲”。四是估计不足。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到了新钓场,因为情况陌生,为了提高鱼咬钩的频率,使钓组细小,而其后又屡遭大鱼切线,使本次出钓黯然失色;另一种是看似大鱼活动少的季节(如初春晚冬),全都换上了轻巧钓具,而出钓的那天又偏偏遇到大鱼频咬,失鱼之痛已成必然。

对策:既然明白了失鱼之痛来自于对钓线的“关爱”少和认识贫乏,那么我们就认真对待吧。

一是坚持每次出钓前对钓线检查一遍,钓中留心钓线的变化;二是一经发现钓线有损伤,坚决换掉;三是摒弃“一根线用一辈子”的陈旧思想,该换则换,一切以保证线的结实度为前提;四是收存钓线要在干躁通风和暗处,以免加速老化发生易脆易断;五是要科学打结,减少强度损伤;六是要学习一些用线的科学知识,提高对钓线的认知能力。

经常跑鱼?有关钓具的这四点原因要知道

我们平常在对竿线注重修整的同时,也要注重一下用竿用线的科学合理的方法,这对垂钓是绝对有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