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莫奈故居逛法国博物馆~

 街心舞苑 2018-09-09
莫奈小镇
吉维尼,位于巴黎往西驱车一个小时路程的地方。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因为一位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而闻名世界。莫奈晚年在这个小镇居住了达四十三年之久,也就是以这里为小园中的莲花为蓝本,莫奈创作了两百多幅著名的《睡莲》。
去莫奈小镇沿途路上的罂粟田野

我们一行去吉维尼正好是春季,可惜看不见现实中莫奈花园里的睡莲。但是驱车驶进停车场那一刻,停车场的景色就让我们惊艳了。免费的停车场里种满了樱花,两棵樱花树中间有一辆车的空位,先到的车的前窗上已经散漫了樱花瓣,洗的干净的银白色在阳光下甚至可以反射出亭亭玉立的樱花树。这些车子仿佛沉睡在樱花树丛中。在我停好车的时候,几片樱花落在了我们车子的前窗上,一下子就当心静了下来。
莫奈小镇停车场

下车以后,这静谧的感觉让我们几个人不由自主地都减慢了脚步声。细细一看,原来樱花一直都在散落,在这静谧之中带着一丝灵动的美感,在往远处看,石子铺的小路一直从停车场延伸到小山坡上,三四座法式房屋嵌在上面。阳光明媚的午后,不禁让人心旷神怡。还没看到莫奈故居呢,其实就已经被这现代和自然相融合的天然展览馆所陶醉。

一个好的景点,坐落在这样一座小镇里,实在有种“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妙处。应该说,好的文艺作品的景点,应该和周围的自然融洽的并存,而不是建立一个收费区,付了高额的门票才能看到景色。

密集恐惧症预警...

在停车场到莫奈故居,是吉维尼这个小镇的主干道。这条道上的人家,似乎对生活都很有心意,有活灵活现的大门上做人兽雕花的,有的则是墙壁上布满爬山虎,偶尔能遇上几家可以望见家中小院的,也可能看见老奶奶在那里修建花草。我们停下来向一位老奶奶问好,夸赞她的园子搭理得十分漂亮,她会很开心地和我们攀谈起来。我想,莫奈当年在这条路上散步的时候,也会和镇上人攀谈,夸奖人家的装饰和园艺的吧。而他,也许会从艺术家的角度,真心佩服这些普通的人们,为了生活情趣,追求朴素的简单艺术的热情吧!

小路两侧居民的花草


莫奈故居的机构很简单,一个小花园,一个小池塘,几间乡间小房子。莫奈生前特别喜欢这个花园,打理地十分规整,种了各种各样的花儿。它们在这春日的午后,绚丽地开放。我想我是不懂艺术的,说不出好坏美丑,但是我觉得看着有感触,能触碰到内心的东西,给人的心灵以或惊讶,或愉悦,或沉重,或遐想的作品,应该就是有价值的。这里的小花园应该就是这样的作品。

莫奈故居的小池塘,是一个著名景点,很多人在这里合影。小池塘上有一座玫瑰藤缠绕的桥,夏季的时候,玫瑰笼罩了整座桥,穿越在玫瑰编织的桥上,欣赏那满塘的莲花,想必是别有滋味的。徜徉在这静谧的小湖人幻想着:多少年前,大师莫奈就在这个我坐过椅子上观察着描绘着这些花草与池鱼。

所谓大师的生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剑拔弩张的情节,有的是平静的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莫奈能给我们这样的艺术门外汉带来的感动,除了博物馆里的艺术品以外,别的他的精神已经被吸收涵盖进了这里人们的生活中了。假设莫奈还活着,对于我这样的外行来说,来到他家,他能带我体验的也就是和他一起静静地观察小湖和花园中的事物而已。我想,让几百年后的人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种激情和感悟,从而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思维方式,这就是艺术氛围和艺术环境的传承的重要性。而艺术家们最深远的影响,也就是对于人们习惯的影响。法国人细腻的生活习惯,应该也多少归功于众多法国艺术家的贡献——包括莫奈。

橘园美术馆
在巴黎,有一座杜乐丽花园。她的尽头两侧,一边是卢浮宫,一边是协和广场,和她隔着一条塞纳河的就是著名的奥赛博物馆。而橘园美术馆就坐落于杜乐丽花园的一角上,莫奈最著名的几幅睡莲就藏于这个博物馆。喜欢艺术的人们,在杜乐丽花园附近的博物馆里可以待上好几天。

对于我来说,美术馆里的画作,应该也是看了无数了,震撼宏伟的如超大幅的拿破仑战争,奇诡难懂的格尔尼卡,但是橘园美术馆里面的睡莲,却是印象最深刻的。
橘园美术馆

橘园美术馆以360度圆形展厅的形式展示大幅睡莲画作,而且除了画作以外全空间都是白色的,给人以空灵的感觉。让人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画作,然后闭上眼的时候也是在白色的空间里浮现出的一系列睡莲的细节。这种设计和其他展厅,其他博物馆的美轮美奂的雕花装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唯一一副我见过的360度呈现的画作,在这个圆形展览室里,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挤占你的视线,也几乎不会有人在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个地方,因为满视线都是睡莲。展览室的灯光也很明亮,在白色的墙壁下,给整个空间注入了夏日的感觉。这与许多别的展厅又有所不同:放置肖像画的展厅一般很灰暗,让人感觉身处肖像画主人的起居室,和他本人在对谈一般;而灾难题材的画作的展厅也是十分灰暗的,给人制造一种压迫感,仿佛置身画中即将倾覆的船或者惨烈的屠杀中。
当我们静下心来,仿佛就像在夏日里观察莲花一般,我们发现每一朵睡莲和周围的水纹搭配得如此真实,而且每一个局部都是如此地不同,让人觉得看见全局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被慢慢带向局部去品味细节。名作就是在看到全局的时候不让人觉得重复。而这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好渺小,因为静静地盯着其中一两朵莲花的时候,会发现那些细节如此的真实——自己仿佛置身在一个真正的莲花公园中。那片叶子的舒展和周围的水纹,那种感觉,似乎就是当你看见了莲花以后,瞬间闭上眼回想那个场景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好的印象主义的作品吧,给人真切的印象。而当你收回缩小的视线,纵观全局的时候,你发现还有那么多局部,贪婪地想一个个继续细究下去。一共有好几个房间,都是这样圆形的展室,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特点。
橘园美术馆接下来的展厅都是展示印象主义的画作,不仅收藏有莫奈的画作,还有塞尚和毕加索等大师的。最让人注目的还是不同画家所呈现的肖像画,很多肖像画不符合人体比例,但是这种扭曲的比例更利于表现人物当时的心情和状态,突出某些人物独有的特征。

这必然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以后现代主义的简约风格来展示印象主义的睡莲,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设计博物馆的人,对于睡莲的理解和参悟,也是很到位的。对于好的作品,即使本身很优秀,也应该有好的欣赏环境,好的格调来衬托作品。依据作品本身的属性和特点,因地制宜的设计欣赏环境,靠灯光强度,空间的密封性,房间的装饰等细节来做到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意境。
雷诺阿:
钢琴前的少女


莫奈故居及橘园美术馆,只是法国博物馆的一个小的缩影。而真正让法国艺术闻名世界的,让巴黎作为艺术之都的,我个人觉得,就在于法国对于博物馆的细致地研究和布置。而对法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进行评级和划分的莫过于三个重要的博物馆:收藏古代艺术的卢浮宫,收藏近代艺术的奥赛博物馆,以及收藏现代艺术的蓬皮杜美术馆。




这个道理就好像法国的葡萄酒和意大利的葡萄酒。我一个研究葡萄酒的朋友跟我说,意大利的葡萄酒19世纪总体并不比法国葡萄酒差,但是意大利人不注重评级,以至于很贵的价钱买到的是很差的酒,很便宜的价钱可能买到很好的酒,这一点法国葡萄酒行业却做得很好:在很早的时候,由法国葡萄酒协会牵头就进行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级,使得法国葡萄酒市场的秩序得到了理顺,使得国际上的买家更加青睐于法国葡萄酒:因为你花同样的钱,法国的葡萄酒的质量更值得信赖。

用经济学的角度,对艺术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级,正是克服了艺术品这种市场本身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它需要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才能欣赏和消费,这个时候如果评级工作做的不到位,就会导致普通老百姓观赏或消费的时候形成很大的困惑,让他们一次发现所以所花的钱不值得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谨慎。这样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小。

所以艺术品要走向大市场,需要的正是完善和良好的评级体系,这是艺术品的需求的方面。在艺术品的供给方面,如果有人想学习艺术(想学习品酒艺术也是一样),但他却分不清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什么样的作品是稍微次一级的,那他怎么努力呢?这样会导致艺术品的供给出现不足。这就是艺术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老百姓因为惧怕被欺骗而不去购买,潜在艺术家因为不知道艺术的方向而无法提供有效的产品。
我以上的分析,并不是说一定要为艺术确定一个方向,说这就是好的,这就是坏的,艺术品本身是没有严格评判标准的。我想说的是,对于过去的艺术历史要进行很好的总结,艺术记忆用博物馆的形式留存下来,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从经典的艺术品学习信息,获取好的艺术品应有的信息,这样能够克服一部分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法国的博物馆,做到了很好的艺术分类和艺术分级。这也许也该归功于当年那些艺术家和资助者,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让艺术以收藏在博物馆的形式流传下来。

所以让我惊讶的不只是高级的博物馆本身,而是法国的这种博物馆文化:你经常能看到小学,中学老师带着一帮小孩子,在一副名作前席地而坐,老师在上面声动地讲解这幅作品的历史和出名之处。而学生们也会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尤其是遇到现代主义的作品的时候,学生们的想象力真是惊人。
在卢浮宫席地而坐的学生们


对于我这么一个不懂艺术的人,法国的博物馆也让我印象深刻而且如此深深地吸引我,这与法国博物馆那种精细化、注重观众体验的艺术鉴赏风格是分不开的。


而且法国博物馆十分注重差异化,比如卢浮宫展示古代文化,奥赛博物馆展示近代文化,蓬皮杜展示现代文化。这也是经济学中的产品差异化理论。只有产品差异化以后,这个市场才能形成良性竞争,才能带动文化产业乃至旅游业的发展:设想一下,如果每个博物馆风格和展示内容都大同小异,那么游客就去最大的那个博物馆即可了,为啥要花时间逛全部的博物馆呢?

除了差异化,这种博物馆文化对于艺术品的分级和品鉴起到了很大的好处,也就有效得克服了艺术品市场特有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需求的角度,让消费者能够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就乐于参与到市场中来。从供给角度,艺术家也就知道什么样的艺术品更有市场,更有前景,也就能够更好地提供艺术产品。

但其实更重要的是,那种把艺术融入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气质的心态,也就是精心打点家园和生活的心态。只有每一个人都成为了那种细小的美好的制造者,这种外部性会使整个社会都怀抱着热爱艺术的风气,从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就好像莫奈花园及那个小镇周围的住户那样,简简单单却传承了艺术的美好。


作者简介:一个不懂艺术的小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