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人的逻辑》下部,如何保有财富?

 打遍天下的酱油 2018-09-09

作者在本书里告诉我们——不会投资和理财的人,往往会依赖于各种机构的理财顾问,殊不知这些所谓的顾问大多数只是纯粹的推销员,他们的任务只是销售金融产品为自己所服务的金融机构创收,而不是为你的财富保值,指望他们是很幼稚的;另外有的人是因为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而以为自己战无不胜,进而导致糟糕的财务决策。要更好的保有财富,我们需要避开“投资陷阱”,并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投资策略。

小编为您总结了三个投资陷阱:分散投资和波动性、本土偏好、后视镜投资。一个投资策略——尤利西斯策略。

一、分散投资和波动性

1、分散投资

“分散投资”:就是将自己的投资分布于若干不同的投资标的,用以降低投资风险的投资策略。

我们常常听到:“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很多人将这一句话,作为降低风险金科玉律。太多人将这句话当作了真理,从来不会怀疑这句话是否真的正确。

巴菲特用他的整个投资生涯很好的证明了,“分散投资”只会降低你的投资收益。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我们能够穿越到过去,你会选择“分散投资”吗?你肯定是不会的,因为你明确知道在未来,哪一只股票是涨得最多的,我们只需要将我们的所有资金,都投入到这一只股票里,这样做收益才是最大的。

在这个假设里,因为我们知道未来,哪只股票会涨得多,所以我们就会重仓押注这只股票,而不是选择分散投资。那么,投资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找出那支在未来涨幅最高的股票,而不是分散投资。

巴菲特说:“分散投资是防范无知的措施,对于那些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来说,这没有多大意义。”

2、波动性

“波动性”:就是投资标的价格上下浮动的幅度和频率的总称,就像波浪一样。

有不少的投资理论认为——“波动性”小,风险就小;“波动性”大,风险就大。

在投资中,我们用“收益率方差”来衡量波动性,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说明“波动性”有多不靠谱:比如有两只股票,其中一只,第一个月上涨10%,第二个月上涨5%,第三个月上涨15%;另外一只,每个月固定下降15%,我们如果用“波动性”的“收益率方差”来计算的话,第一只股票“波动性”大,第二只股票“波动性”小。显然,“波动性”越大,风险就越高是不成立的,因为看上去风险更高的,让我们赚了32.8%的收益;而看上去风险更低的,却让我们损失了38.6%。

衡量风险,不能只是单纯的看“波动性”这一个指标,需要综合考量。

二、本土偏好

“本土偏好”指的就是,我人在哪里,我的投资就更偏向那里,甚至只局限于那里。

“本土偏好”并不是完全有害的,比如本土的企业,我们是更了解的,巴菲特也讲过:“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而本土偏好,也不可谓不是一种能力圈的体现。

但是本土偏好也是有局限的,因为一个小地方也许就那么几家企业,可供我们选择的就很少,其中好企业的概率就更少,而在本土之外,有更多更好的企业,我们就会失去这些很好的投资机会。

然而,本土偏好在投资者中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有调查显示:当采访德国人时,他们对德国的股市更乐观;当采访美国人时,他们对美国的股市更乐观。

本土偏好是我们人类的一种条件反射,里面包含了太多情感和喜好等不利于我们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因素。明智的投资者,需要能够抵御并质疑自己条件反射式的反应,不要盲目的跟随自己的直觉。

本土偏好——也就是我们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并不是对所有别人的观点都去批判,它是一种反思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做出基于标准的有辨识能力的判断,而不是盲目的跟风。

三、后视镜投资

“后视镜投资”:指的是根据过去短暂的经验,来判断未来的趋势。

书中举了德国股市的例子:话说德国股市在1996年开始表现出色,当年的涨幅就超过了27%,接下来几年是年年上涨,2000年初时,德国对股市的乐观情绪达到了顶峰,当时家庭主妇、教师、发型师……所有人都在谈论股票。投资股票被吹捧为创造财富的终极手段,购买股票被宣传为一种公民义务。

当时甚至有一个段子说:“只要包装盒上写着‘股票’二字,就有人买”。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对股票的热度有多高。

2000年时虽然股市开始下跌,但是人们的热情还在,还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股市;2001年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下跌,下跌了近20%;2002年更是下跌高达44%。

在2000年3月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到2002年就损失了超过2/3的本金,也就是如果投入1万欧元,这时就只剩下了3200欧元。

在这次德国的股市泡沫中,媒体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人们情绪高涨时,媒体往往关注的是“你应该入市的原因”,并对一切负面的消息视而不见;当市场开始下行时,它们做的刚好相反,关注的是“你不该入市的原因”,并且只报道负面的消息。

这就是“后视镜投资”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得避开这样的投资陷阱,才能更好的保有我们的财富。

四、尤利西斯策略

绝大多数的私人投资者,在投资时都会严重高估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们来看一个赌博中的现象,叫作“控制错觉”:说的就是,参与赌博的人,会愿意在骰子掷出之前下更大的赌注;当骰子已经掷出,数字尚未公布,人们愿意投注的数额就会低很多。因为参与赌博的人,感觉自己是能够左右掷出骰子的点数的,而骰子已经掷出以后,他们的这种控制感没有了,所以就不愿意下大的赌注。

这种“控制错觉”同样也会出现在股市的投资上,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左右股市的上涨和下跌,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就连那些最专业的股市分析师,都是靠不住的。

华尔街做了30年股市分析师的斯蒂芬·麦克莱伦发表文章说:“分析师预测的东西根本靠不住,因为他们是为交易商服务,而不是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

金融期刊喜欢标榜所谓的“股市权威人士”:有的是立场坚定的悲观主义者,有的是立场坚定的乐观主义者。当股价下跌时,“崩盘预言家”就会非常活跃;当股价上涨时,“股市乐天派”的观点和评论就会非常多。这也加重了,顺周期投资的趋势。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要在股市中获得不错的收益,奉行“尤利西斯策略”是不错的选择。

“尤利西斯策略”:就是确信把购买公司的股票作为有形资产是一项好的长期投资,而且从全球层面上看,股票长远来讲是会带来良好收益的。

这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价值投资”,我们购买股票,其实购买的是这家公司的一部分,我们的财富是随着这家公司的发展而升值的。

最后总结一下:

投资不是越分散越好,太分散了,只会拖累你的收益;另外我们还得克服“本土偏好”带来的局限;再就是我们判断一只股票,不能只是根据这只股票在过去一个短暂时间段里的表现;最后,投资一只股票,实质上是购买了这家公司的一部分,我们的财富会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升值,所以我们首先应该选择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一起,开始投资,开启财富自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