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住自如、中年在华为、打车坐滴滴,当代三道催命符

 茂林之家 2018-09-09


常言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可如今租房有风险,打车有风险,工作有风险,并且都有可能危及生命。为了扩张而亡命狂奔的企业们,请你们慢一点,等一等你们的道德,等一等你们的良知。


本文4600个字,大概10分钟读完


金融八卦女频道每日为你送上有态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精彩内容,欢迎置顶关注,八妹等你


文/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文染


最近这段时间,各行各业都不太平。


先是滴滴在整顿一百余天之后,又出了人命案;后有华为疑似又出现外包程序员不堪压力,跳楼自杀事件;而最近,继37岁阿里王姓员工在租住自如出租房后,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去世,另一名吴姓员工,在微博上发起了“自如测甲醛超标”检测活动,随后便有人爆出自己的自如出租屋甲醛“不符合标准”的报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企业除了都出现过“人命案”,还有一个更值得人深思的共同点,就是“事件集中,案件频发”。通俗来讲就是,这些人都因企业的同一个问题丧命,并且命案发生的频率高于其所在行业应有的风险值。


常言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可如今租房有风险,打车有风险,工作有风险,并且都有可能危及生命。这不禁让人感叹,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自如的“草菅人命”:市场等不及,那就推出“人体净化器”?


提供了“硬件”,“软件”上却配置不到位的企业比比皆是。在长租公寓市场,自如的“手段”不可小觑。


就在人们还对滴滴“杀熟”的招式忿忿不平时,自如、蛋壳等主要的住房租赁企业已经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平均租金推高了20%。


相比于滴滴在熟人身上耍心机,赚点“小钱”,自如才是“杀人不见血”的存在啊!


通常对于企业来讲,如果只是资本逐利,最多被人们说几句无奸不商。但从近日自如被曝光的新闻来看,将甲醛超标的房源推向市场,无论是否直接导致了租赁者患上白血病,这种阳奉阴违、漠视他人生命安全的手段都让人不寒而栗。


网上还有人讲述了自己如何当面揭穿自如人为操纵甲醛检测结果,这已经不是企业不作为,平台负有间接责任那么简单了,这明显就是赤裸裸的“草菅人命”!


2017年曾在自如租房的租客赵先生,发现自如的检测人员在使用检测设备时干预了检测结果。在赵先生表示质疑后,自如那边的人又找了一个机构再去测,结果明显超标。最后,自如方面与赵先生签订了一个和解协议,支付了一定的赔偿费用。

 


先是骗你租房子,在你质疑时人为操纵结果,被揭穿了就用赔偿协议息事宁人。如此明显的欺骗、作假、用钱摆平一切,将资本家们不择手段去获取利益的疯狂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最让人心惊的是,因甲醛超标而退掉的房间依旧对外加价出租,自如并未对房间做任何空气净化处理,仅做了保洁工作。


朋友小c近些日子头痛得厉害。想到频频爆出的自如“甲醛房”,她赶紧在筛选后,通过大众点评找了甲醛检测人员。



这一测房子,结果让小c大吃一惊:甲醛等物质超标。



气愤之下,小c联系自如管家,对方给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可以选择不住,给退租金;也可以给治理,治理期间住宿问题自己解决。


小c是北漂一族,住进自如以后,妈妈来北京看她,一想到妈妈也跟着自己吸了好几个月的超标甲醛,小c更加气愤。


在小c据理力争后,终于自如经理出面,态度强硬,坚称房子装修材质不会有问题,要求小c必须出具CMA甲醛检测证书,才给进一步处理。


然而北京市能开具此报告的公司不多,小c预约了其中一家,已经排到了下周。


检测公司告诉小c,自如认可的出具CMA甲醛检测证书类检测,和小c此前所做的,现场立即出结果的检测,两种数据相差不会太大。同时小c还获知,多家检测公司检测员,基本都被自如约走。


小c心有疑问,若自如买通了这些能做CMA甲醛检测的机构,又咬死只认CMA甲醛检测证书,那自己又能如何?


从争抢人血馒头,到制造人血馒头,企业被资本追赶、狂奔,不仅迷失了本心,也丢掉了良心。


滴滴的“皮条生意”: 被服务的车主,被牺牲的乘客?


大部分人开始“厌恶”滴滴,都是源于今年的“空姐遇害案”和“温州女孩遇害案”。滴滴平台自身对司机的审核不严,以及服务漏洞和“不作为”,彻底惹恼了公众。


而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最初对产品的 “社交”定位的言论:“顺风车主绝大多数是男性,平均年龄32岁左右,我们很希望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在形同虚设的监管制度下,被网友们戏称为单向“拉皮条”的生意。


但如果深入了解近几年滴滴平台的案件,恐怕更会让许多人在愤怒、戏谑之余,对滴滴“望而生畏”。


自2016年至今,滴滴平台涉及的刑事案件至少有89起,涉案司机达102人。其中抢劫案17起、抢劫杀人案2件、司机强奸案16件、寻衅滋事10件、猥亵侮辱案5件......

 

图片来源:Wind资讯


这些还只是登记在册的刑事案件,那些选择息事宁人或是被当作民事纠纷解决的事件,具体有多少我们已经无从知晓。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涉案司机的具体情况。


上述涉案司机有86人公布了年龄,其中最大的51岁,最小的案发时仅22岁,有半数滴滴司机年龄处于22~30岁。在公布学历数据的83个司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55人,占比66.27%。


看过涉案司机的年龄层和教育程度,我脑海里只有三个词能概括他们:不成熟、易冲动、三观弱。


这些人旺盛的精力使他们试图寻求更多欲望上的满足,当受到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很难做到明辨是非,自律自持,加之在身体素质和行车环境上具备犯罪条件,很容易做出不计后果的蠢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群目的不纯,有着潜在犯罪心理,甚至还曾有过犯罪前科的人,不仅没有受到平台的筛选和约束,还顺利通过了滴滴的“三证验真”(身份证、驾驶证、车辆行驶证验证),整日聚在一起对滴滴的女性用户们评头论足,选择性“狩猎”。


就在近几日,由交通运输部等10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已经进驻滴滴公司,并展开为期半个月的全面审查。


在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会议上,程维反思说道:“滴滴运营如此大规模的移动出行业务,缺乏经验和参照,没有足够的敬畏之心、警惕之心,丧失了安全红线和底线的意识,社交出行的引入也偏离了绿色共享出行的初心。”


没错,滴滴的出现确实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作为出行领域的垄断企业,掌握庞大用户数据的滴滴,在对注册司机审核以及突发事件处理机制上的态度和漏洞,无疑是给许多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犯罪条件,成为了犯罪者的“帮凶”。


要知道,出行企业提供车不是目的,提供优质安全的出行方式才是服务的意义所在。


华为的“末位淘汰”: 你可以跳楼,但不能掉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华为、中兴、富士康这些企业除了因自己的核心产业被人们所熟知,“跳楼”一词也能让人联想到他们。


从2013年的“富士康三连跳”,到去年42岁的中兴程序员欧建新不堪生活压力,从公司26层跳楼身亡,再到前几日网上被爆出,深圳坂田一位工龄8年的老员工跳楼,疑似是华为项目组的内部员工。


网友们在感叹人到中年,压力倍增之时,总是会忘记这些人背后的企业也有着推波助澜的影响力。在栖身中国500强的同时,这些企业在晋升之路上,可谓是一步一个血脚印。


暂且不提几日前的跳楼事件是否真与华为有关,从历史数据来看,自2006年以来,华为就不断被爆出员工非正常死亡的消息。


2007年7月18日下午,入职华为60多天,年仅26岁的华为员工张锐在深圳梅林某小区楼道内自缢身亡。


2007年8月11日下午,因未参加华为长春办事处每周末举行的强制培训,华为员工赵炳在电话里与主管争吵,20分钟后从七楼跃下身亡。


2008年2月26日,成都华为研发中心一名25岁的员工,从8楼纵身跳下,当场死亡。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次跳楼事件发生的前几天,微博和朋友圈还疯传着一张图。


 

年轻人的焦虑多是对自己选择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而中年人的焦虑从来都不是为自己。这也意味着后者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成熟稳重,事业有成,相反他们往往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脆弱不堪,一点点的经济威胁就有可能使他们精神崩溃。


这些情况公司不清楚吗?不,他们很清楚。不但清楚,他们还要利用这些焦虑,这些脆弱,让那些宁愿跳楼也不敢离职的员工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很多企业喜欢提倡“狼性”氛围,推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那一套公司文化。作为拥有17万员工的头部企业,华为的绩效制度更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


新员工进入华为,首先要去深圳总部集训两周,接受华为精神的培训。在每一个员工工位下面都会有一个床垫,累了倒头就睡,醒了爬起来再干,这个床垫会伴随员工直到他离职,或者死去。

 


在人们对华为高得难以想象的年终分红和绩效奖金羡艳不已时,却不曾想过天下哪有白来的午餐。公司给钱的条件永远是你的贡献值,对于华为来说,绩效考核的数据就是他给钱的依据。


华为的绩效考核分为ABCDE五个档次,考核结果实行强迫分配。考核等级对应的分配比例中,必定会有5%结果为E,这部分人属于站在危险区域,随时面临着被“末位淘汰”的危机。

 


这种末位淘汰制度显然是不合法的。按照劳动法规定,如果公司以末位淘汰为由协商解雇员工,必须支付补偿金。这项规定或许可以约束中小企业,但对于华为这样“不差钱”的公司,简直可以无视。


早在2007年的“华为万人辞职”事件里,华为都是按N+1的标准赔偿的。不过奇怪的是,按照劳动法,员工完全可以不要补偿金,而要求“继续履行合同”,也就是“赖”在华为不走。但在实际情况里,几乎没有人这样做,这是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绩效不好就得走人”已经是一种默认的企业文化。


总之,华为向来是“差人不差钱”。


在高层们的眼中,公司持续输入新鲜优良的血液,将 “变质坏死”的排出,就能够长久地保持公司的活力与产能。至于那些“变质”的血液将流往何处,就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范畴了。


企业的“亡命狂奔”:从铤而走险,到随波逐流


日新月异的科技将人们的生活节奏越变越快,也使得商户、企业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资本家们争分夺秒地收割市场,提升收益,很多人在没有准备好,甚至是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依然将产品推向大众,将员工视作机器一般压榨。


这些本是以前无良企业投机取巧、铤而走险的举措,但如今却层出不穷,甚至被视为行业“潜规则”。


是这些企业越来越嚣张,还是我们这群民众越来越宽容?


不要老是以“现在的社会就这样”为说辞来敷衍问题,现在的社会不应该是这样。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需要学会聪明一点地生活,从避免被坑钱,转变为避免被伤害?


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些欺骗、伤害我们的人很难再被法律惩治,反而以法律为武器辩白自己?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逐渐成为了资本市场口中的“韭菜”,企业温水中待煮的“青蛙”?


20多年前,组织了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的索南达杰,曾一针见血地说:“在中国办事,不死几个人是很难引起社会重视的。如果需要死人,就让我死在最前面。”后来,他在与盗猎者的枪战中牺牲,也正如他所言,他的死促使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成立。


可如今,人命案出现之后,相关企业一副“惺惺作态”,外加“被害妄想症”的模样,实在是让大众失望。


他们的行为虽在法律上构不成谋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这些生命的流逝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


目前自如方面已下架全国九城首次出租的房源,滴滴也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而华为……依旧还是那个华为。


— THE  END —

作者【文染】:喜欢挖掘生活不同面的文字工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