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形式,无谓内容,随性而为,美在心中。 “水云轩”工作室外景 亦画亦影 丁宝华2011年开始接触摄影,拍摄题材较为广泛。2014年,他偶然看到了一篇介绍摄影大师郎静山的文章,从小就喜爱绘画的他被先生的作品深深吸引,因而对“画意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准定位后,他潜心钻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画意摄影”以唯美的绘画风格表达人文美与自然美,是摄影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多年来,丁宝华一直在研究如何将摄影元素与传统绘画进行完美融合,为此也付出了很多。 对于摄影后期的重要性,丁宝华认为,艺术要跟得上时代,前期拍摄依旧最为重要,是创作基础;而后期制作是辅助,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佳人美景 丁宝华拍摄风光有选择性,气候环境须满足两个条件:或为下雾,或为下雨。下雾会使景物的远近结构变得清晰,产生层次感;下雨则会形成一种幽然清冷的别样意境,这两点都符合中国画的创作特点。 作为一个扬州人,丁宝华感到十分自豪。扬州精巧典雅,美得不可方物,是一个绝佳的摄影取景地。丁宝华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瘦西湖,在他的镜头里,瘦西湖美得像画一样。特别是清晨的时候,瘦西湖里弥漫着淡淡的雾气,把远处的山、树都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轻纱,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给人无限遐想。 《此曲只应天上有》 有一次凌晨六点,丁宝华在熙春台处进行拍摄。面前有一位年轻女孩,她身着素雅的古典长裙,在湖边的石台上翩翩起舞。平滑如镜的湖面,郁郁苍苍的草木,巍然的亭桥,静立的高塔,此刻都成了她的陪衬,在轻曼的跃动之中,共同形成了一个朦胧而虚幻的静美空间。丁宝华站在熙春台的阁楼上,用多曝的方式记录下了这唯美的画面,经过后期制作,最终完成了一幅佳作。 养性怡情 著名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曾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去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和爱过的人。”这也是丁宝华一直以来所认同的。 丁宝华认为,摄影很讲究思想性,要融入你想要传达的内容。作为一位摄影人,不仅要研究摄影艺术本身,还要去研究和了解摄影之外的一些文化层面的内容,从中汲取养分,获得灵感。 平日里,丁宝华会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际,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摄影中去;同时也给自己留出一个空间,静下心来去沉淀和思考。他喜欢翻阅一些古诗词,若有了兴致,也会自己创作一些散文诗,对于绘画鉴赏,他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丁宝华认为,从事摄影的人内心应该丰富一些,对于创作会很有帮助。 授人以渔 丁宝华每年至少要外出采风四到五次。他很喜欢清初大画家石涛的名句“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会根据创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拍摄一些影像素材,比如桂林的远山、广州的桃花、盐城的丹顶鹤、黄山的云海等。 前段时间,丁宝华专程远赴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拍摄白马。蒙古马长期放养在草原,野性十足,也因此而颇具大自然的灵性。当牧民将白马赶至云端下的草原脊背时,早已选定位置的丁宝华连续按下快门,用影像定格了白马的温和、纯净与飘逸。 这几年,丁宝华主要从事画意人像摄影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宣传推广。今年上半年,一家来自北京的大型出版社主动找上门,找他约稿,出版一本全面介绍“画意摄影”及其创作方法的书籍。目前,这部著作正在紧张地撰写之中。 丁宝华还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他打算在有空闲的时候,按照四季的不同,慢慢将扬州的瘦西湖、汪氏小苑、个园、何园等处的古井分别拍摄下来,汇成一幅摄影长卷,全景展现千年古城的沧桑与厚重。 丁宝华寄语摄影人 赏图时光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