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旧 来自学子的日常 00:00 03:39 最近在读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其中有一章节叫-考试医学论,里面提到“医为人命所关,故《周礼》医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便去读了一遍《周礼》,读完之后有一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在《周礼-天官》中可以看到在周朝已经具备完善的医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医疗管理人员和考核制度,强调养生在提高民族身体素质的作用,针对不同疾病设有相对应的医疗诊室,建立医疗档案等。
1.医师 掌医之政令。类似于现在卫生官员,其主要工作为以下方面: “聚毒药以共医事。凡邦之有疾病者......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用白话文就是说,第一:要协调各方医疗资源包括医生和药,针对不同地区和疾病因地制宜,分而治之,最大限度的满足全民的医疗需求,避免出现少数人掌握大多数资源的情况。第二:就是对医生进行考核,一年到头,看看这一年治好了多少病人,十而不失其一则为上医,十而失其四,对不起只能下岗了。评判一个医生的医术应该是以人为本,而不是看治了多少病人,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 2.食医 掌民之饮食。周朝从国家层面对百姓的饮食进行管理,在不同的季节吃所对应的食物。我们知道中医是一门治未病,让人不生病的学问,而不是病已成而后药之的末流医学。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内经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为之,以补精益气。现代人很多疾病根源上都是因为没有好好吃饭和好好睡觉。周朝从国家礼仪法制上强调民之饮食的重要性,真正的让百姓不生病,少折腾。 3.疾医 掌万民之疾。医师是管理医生的,食医是叫人不生病的。但人总是难免会生病,这个时候就由疾医来解决。从周礼的记载上可以看到,疾医的治疗宗旨就是“分而治之”,也就是中医经常讲的辩证。分而治之,就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点,不同季节,还有成病的原因辨证治疗。这就根本区别于现代医学,现代医学是只治疗结果而从不问原因的末等医学,比如高血压没人会告诉你高血压的成因,就是一味地吃降压药并且终身服药,结果就是血压越降越高。 在疾医中我们看到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病人死了要分析死亡原因,并且记录起来供后人参考,这大概是最早的医疗档案体系。 4.疡(yáng)医 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疡医的职责类似于今天的外科医生,现在经常听到,中医的治疗手段单一,没有外科手术等等,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中医的是治疗是非常多的,上医治神,其次针灸,最后才是吃药。而外科手术也是有的比如华佗的麻沸散就是专门为外科手术制备的麻醉药。只是中医大道渐渐失传,徐灵胎说自汉代以后少有能领会针灸的其中精意的,直到现在提到中医就只剩下喝中药,这一种末等之法了。 在《周礼-天官》中我们看到了,周朝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医疗体系,同时也可以看到,不论是“医师”还是“食医,最后和分而治之的“疾医”他的宗旨就是让人不生病,让人少折腾。解决看病难,看病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让人不生病。让百姓真正的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不妨看看周朝的经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