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教育孩子

 书童的主人 2018-09-09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所谓问题,

照见的是父母

内心的担忧、恐惧与不安。


所以,面对孩子的所谓问题,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处理和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首先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去看见与降服自己那颗担忧、恐惧与不安的心。


这就是《大学》里告诉我们的,要想处理与解决一切问题,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止、定、静、安、虑”,也就是“诚意、正心、修身”。


不是带着情绪解决问题,

而是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之后,

再去解决问题。


而当我们降服了自己那颗担忧、恐惧与不安的心之后,孩子的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即使有问题,我们也会轻而易举的化解。



如果父母带着一颗担忧、恐惧与不安的心,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只能会制造更多的问题,或者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就是所谓的担忧吸引担忧,恐惧吸引恐惧,不安吸引不安,老子曰:


“不知常妄作凶,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理好自己之后,再去管孩子,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自己,自觉觉他,自照照人。《大学》中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当我们的内心能够放松下来,安静下来,我们运用的就是老天的力量,所谓四两拨千斤;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担忧、恐惧与不安,我们运用的就是自我的力量,所谓千斤拨四两。



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那样:


“如果你越恐惧,你就越想掌控什么。在恐惧之中没有爱存在的余地,恐惧导致潜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惧去教育和关心你的小孩,你就在无意识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过「教育」在向他施暴。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教育」不是纯粹的,它成了你释放恐惧、控制别人和获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


做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吧,不要试图去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运,你不是上帝。从家庭恐惧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吧,觉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导你的小孩恐惧,教导他爱和放松。”



我们遇到的所有不好的事,不顺利的事,不开心的事,所谓的磨难、挫折与坎坷,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祝福和礼物。目的是让我们反观自照,看见并降服我们自己的那颗担忧、恐惧与不安的心。


而一旦我们降服了自己的那颗担忧、恐惧与不安的心,我们的心量、智慧、能力与作为就会得到大大的增长与提升,孟子曰: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心大的人就幸福,心小的人就痛苦。修心是人生唯一的功课,修心是人生唯一的事业,“自天子以下庶人,皆以修心为本”。这也就是老子告诉我们的: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

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