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禅心悟道.修身养性系列-------“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

 心静是水的收藏 2018-09-09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主持。年事已高,心中想着要找一个可以担当重任的接班人,来继承本庙的主持。

         一日他将两个最得意的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的叫到面前,当着全院几千僧人的面对他俩人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的悬崖下面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这个有名,有权,有利的僧人当政者,赫赫扬扬谁不想得到。于是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是一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险峻,陡峭,石头的棱角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把把利刀挂在上面!

        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的开始攀爬,但上不了几丈远,就从上面滑下来。第二次尽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一次又一次滚落原地。这个慧明屡爬屡摔,但毫不气馁,然人遗憾的是,最后一次他拼尽全力已经爬到一半,终因力气用尽,又无处歇息,从一块大石头上摔下来,跌的鼻青脸肿,昏迷不醒。高僧只好让几个人把慧明抬回庙去休息治疗。

        接着轮到尘元开始攀爬,结果他也是爬一次摔一次,到第三次他开始要继续攀爬时,不经意间向山下一望,突然放下用来攀爬的绳索工具,整了整衣衫,拍拍身上的泥土,从容不迫的扭头向山下走去。

        旁观者对此十分不解,高僧也默默无语的注视着尘元的方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山林,跨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轻轻松松的到达了山顶。

       当尘元重新站在高僧主持和大众面前的时候,众人还以为高僧会将尘元大骂一顿说他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或将他逐出山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尘元为新一任主持,承接他的衣钵。众僧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大家解释:“寺后悬崖乃人力不能攀爬上去,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细看,便可见一条上到山顶的小路。师傅经常教导我们:‘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明白伸缩退变的道理!攀爬山顶就和世事人情一个道理,既要知道一往无前,又要明白变通灵活!不能一条死路走到底啊!”

       高僧满意的点点头说:“若为名利诱惑,心中只有悬崖绝壁。天不舍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又说:“攀爬悬崖,意在勘验你们的心境,能不能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表达了“神人无己,圣人无功,至人无名”逍遥游是一种最难得的人生状态,不“穿越”财色名利的浮尘雾障,幸福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幸福追求不来,它在远方等你,等你超越富贵的浮云,而追求幸福本身就是幸福的障碍,这也就是佛家所言:“有求就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