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文化:喝酒行令与避讳

 杨关桥 2018-09-09





以前,登封人喝酒喜欢划拳,每有酒席,划拳行令不亦乐乎。登封人说划拳不叫划拳,叫猜枚,猜字不发cai,却发sai,sai和当地人发甩字是一个音,估计是看手势潇洒地甩(sai)出去,就叫甩(sai)枚了。


猜枚是最能点燃酒席气氛的一种游戏,一般男的都会猜枚,偶尔也会见女的会此游戏。猜枚者叫的很花哨,数字要用一根筋、两个好、三桃园、四季发、五魁首、七巧枚、八抬轿、九长寿、满堂红来表示。大家按照节奏喊,手上同时出指法,观赏性很强。那么有人会问,零怎么表示呢?零喊宝拳,或者直接说宝就行。


登封的喝酒划拳自古以来就有了,具体追溯到什么时候,据说唐代就有了,水浒好汉中就有划拳的,明代话本小说中,划拳行令是一种常态了。有人说,喝酒是文化,就从这划拳行令的传统上,也算得上是一门文化了。


我1991年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见各个饭店酒馆里都张贴有“严禁猜拳行令”的字样,心想天子脚下就是不一样,喝酒猜拳都有人管。于是,几个人只是默默地吃饭喝酒,同行的喜欢猜枚的老王说,快把他憋死了。我当时预言,有一天登封也会没人划拳行令的。老王说,那还怎么耍?



老王的观点是,不猜枚喝不下去,喝闷酒难受,必须得叫两嗓子才能喝下去,为自己猜枚找到了一个听上去很占理的理由。于是,酒席上吆五喝六,一片欢快的局面。


记得九几年的时候,去过一个朋友家喝酒,那个朋友的岳父名字里有个“宝”字,于是主人宣布猜拳不能喊“宝”字,谁喊出“宝”字罚酒一杯。空拳的时候不让叫宝,可以喊零,或者说零蛋,零鸡蛋就行,就是不能叫宝。可以体会出主人尊敬长辈的孝心,可关键他岳父远在乡下,老婆也不在家,这避讳给谁看呢?我提出这个疑问,那个朋友给我递了根烟,说老弟,咱家就是这个规矩。


我给他讲了个故事,说某村有姐弟二人,姐姐的名字叫“嗝喽”。(嗝喽”就是登封人叫碗的别称,指那种比较深的碗,具体哪两个字,我也不知道,暂且用同音的“嗝喽”代替。)有一天村里来了个卖碗、卖蒜臼的,卖碗的叫卖“谁买嗝喽蒜臼子——”叫声非常悠扬,却引来了看热闹一群小孩的哄笑。为什么呢,登封话“舅子”是骂人的,蒜臼子和算舅子谐音,于是小孩子就笑了。卖碗的不知道,只管吆喝,这时嗝喽的弟弟登场了,小孩子吸着鼻涕,跟在卖碗的身后,每当卖碗的叫一声:“谁买嗝喽蒜臼子——”,那小孩小声地跟一句“X你娘!”


那个朋友笑着说,兄弟,你是拐着弯骂我呀!我说没有,我尊重你,肯定不叫那个字了,咱们开始猜两枚!那天晚上,因为说这个“宝”字,不少人都喝酒了,大家玩的尽兴,都按规矩喝了。


后来大家联系少了,听说那位仁兄去了郑州发展,再后来听说他生意也不是很火,也离婚了,我听到这消息后,直接想到是他喝酒不会有那避讳了。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登封喝酒猜枚的少了,至少在公共场所很少见到了。现在酒席,一般都是敬酒劝酒,没人扯着喉咙在大呼小叫了,这是一个社会进步,走向一个文明的体现。


前晚吃饭的时候,有个朋友想和我划拳,我说我玩的不太好。他说没事,包间里伸两拳图个热闹。我硬着头皮伸了起来,一直到最后,基本不怎么喝酒。我才知道,猜拳这玩意,学会了就不会忘,就像骑自行车、游泳一样,都成了人体的一种自然反应。


我的主业是书法,不能光说吃喝的事情,那叫不务正业。以下是我今天的临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