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 立: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yh18 2018-09-09

曹 立: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本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轴心和中介,与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在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市场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资本市场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地位和功能更加凸显。

曹 立: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关联方式演变为以资本市场为中介的间接关联方式。(徐晓鹏:“资本市场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第4期)以此关联方式为基础,资本市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了固定资产投资秩序、商业信用秩序和金融信用秩序。

(一)资本市场保障固定资产投资秩序

经济社会每年会实施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每一项固定资产投资都有最低程度的资金需求和建设工期。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重化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通常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工期长等特点,因此客观上要求有长期性资金予以保障。这些长期性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长期贷款、资本和债券。

大量运用长期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存在一系列严重的缺陷。首先,长期贷款通常是依工期进度按年发放的。在宏观经济运行较为协调的时期,贷款能够正常发放,固定资产投资不会受到影响;然而,在宏观紧缩时期,贷款的发放较易受到银根收紧的影响,使建设工期延缓,甚至可能使前期投资面临重大损失的风险。其次,大量运用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投放量将面临放大的风险。再次,由于贷款资金不是用款人的自有资金,在缺乏足够净资产抵押的条件下,使得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加大。最后,在按期偿付巨额本息的条件下,借款人易选择那些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投资项目,在投资行为短期化的推动下,“一哄而上”的现象在所难免,其结果是使经济进入短期化运行轨道,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运用资本市场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上述缺陷。首先,资本是投资者的自有资金,通常情况下资金使用不会直接受到银根紧缩的严重影响;其次,资本投资不具有货币乘数效应,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必然受到投资者自有资金数量的限制,不会引发投资规模扩展过快和通货膨胀;再次,投资者必然会关心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不易发生投资效率持续降低的现象;最后,资本是投资者无需还本付息的资金。同时,投资者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必然要充分审时度势地选择那些最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投资项目。由此,资本有利于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运用中长期债券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长期贷款的缺陷。首先,中长期债券资金通过直接金融机制获得,避免了利用银行信用所引发的派生货币创造,有利于克服通货膨胀现象发生;其次,由于中长期债券资金通常是一次性到位,有利于避免因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给固定资产建设进度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中长期债券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准资本功能,能够在规定期限内缓解因流动资金不足引发的财务困难。

(二)资本市场保障工商企业之间正常商业信用秩序

在经济建设中,工商企业间的商务往来存在着大量资金借贷关系,既包括先付款后供货的“预付款”,也包括先供货后付款的“应付款”。在能够如期偿还债务的条件下,企业间的正常商务往来秩序能够得到维系和持续。然而,一旦某些企业不能及时清偿债务甚至有意拖逃债务,应有一个基本的经济机制予以制约,即破产。所谓破产,首先指的是“破”资本性资产。只有在资本性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债务无法全额清偿的现象。资本是维护商业信用的物质条件。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企业间相互拖欠债务所形成的“三角债”现象较为严重。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绝大多数企业严重缺乏足够的资本,以至于无产可破。因此,要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三)资本市场保障金融信用秩序

金融信用有三种类型,即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市场信用。在经营活动中,各类企业都存在着借助短期贷款、公司债券、商业票据、金融租赁等金融工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或通过金融市场融入债务资金的需求。为了保障债务资金的偿还,借入资金的企业一般需要将其资本性资产作为抵押资产;在缺乏足够抵押资产的条件下,则需要由拥有资本性资产的企业为债务人提供担保。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资金相对过剩和资金相对紧缺并存的现象。一方面,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大量的相对过剩资金;另一方面,大量工商企业又苦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经营运作、技术开发、产品创新、项目投资、公司并购、资产重组等需要。这种现象存在的一个基础性原因是,绝大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以至于已经没有新的资本性资产可供作为获得增量债务资金的抵押品。从这个意义上说,绝大多数工商企业缺乏的不是债务资金,而是资本性资金。(王国刚:“资本市场的内涵、功能及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债券》2015年5月)

二、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一)资本市场有利于企业重组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组建股份公司,也可以通过股份转让实现公司的重组,以调整公司的经营结构和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兼并重组离不开资本市场。由于各投资主体直接代表了各方的利益,市场主体的相互约束能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制衡整体,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发展能力。

(二)资本市场有利于资源配置

资本市场加快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在资本市场中企业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生产要素部门间转移的障碍。实物资产的凝固和封闭状态被打破,资产具有了最大的流动性。一些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可根据社会需要,通过控股、参股方式实行兼并和重组,发展资产一体化企业集团,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另外,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其资金来源不受个别资本数额的限制。这就打破了个别资本有限且难以进入一些产业部门的障碍,有条件也有可能筹措到进入某一产业部门最低限度的资金数额,从而有助于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和重组,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资本市场有利于资本形成

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由于资本市场上的金融工具收益较高,能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他们在踊跃购买证券的同时向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巨额长期资金来源。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有利于储蓄动员,通过聚集储蓄,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和建设一系列可行的投资项目。证券市场的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了巨额的发展资金。目前,由于受品种和市场容量的限制以及股指波动的影响,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直比较弱。一方面我国居民储蓄不断高增长,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比例不高。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壮大证券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四)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

资本市场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筹资者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关系,只有那些有发展前途且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上立足。这样,资本市场就能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同时也能激励所有的上市公司更加有效地改善经营管理。正是通过这种机制的作用,促成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从而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另一方面,在产业、行业周期性的发展、更迭过程中,高成长性的企业和行业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外部直接融资,进行存量与增量的扩张与重组,得到充分而迅速的发展,率先实现并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换代。

由于资本市场可以将资本引导到最有效的投资上,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因此,推进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微信编辑:张宇通

曹 立:资本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