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 (150) 羊尖云庆寺

 江山携手 2018-09-09
无锡 (150) 羊尖云庆寺
                         {老荣}

 

无锡 <wbr>(150) <wbr>羊尖云庆寺
 
    云庆寺,坐落在常熟西南部(1954年划入无锡县羊尖乡)20公里的宛山南麓,地属羊尖镇廊下行政村,宛山村下山寺路一号(即宛山西南山麓)。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云庆寺曾是一所规模宏大、香火极盛、名冠江南的古刹。
    传说云庆寺的头山门在钓渚渡河畔的关王殿(现是旱田,仍叫关王角,河岸边留有瓦砾和石驳岸的痕迹),后山门在宛山脚下,绵亘三公里许。全寺有关王殿、弥勒殿、藏经楼等,几十所殿堂组成了山环水抱、宏伟壮丽的寺院群体。总计有5048间殿舍,僧众1000余人,庙田千余亩。寺内古木参天、花草葱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香火鼎盛时期,钟鼓齐鸣,梵音缭绕,香客摩肩接踵,不绝于途。尤其是清明时节,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似潮水般涌来,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云庆寺成为名闻遐尔的佛境胜地。
    元代,泰定皇帝微服私访至云庆寺,见寺深院广,僧人众多,且人人会弄抢使刀,个个武艺高强,实是藏龙卧虎之地。他担心久后有变,遂以金锴令箭朱书“火”字射寺屋脊。寺内方丈乃赖封大师,揣知帝用意,为救一寺生灵,只得纵火焚寺。云庆寺遭劫后,于明代又有里人信徒在宛山南麓重建云庆寺,但是殿舍仅三四进,规模大不如前了。以后,又在宛山上续建了三处殿宇,香火重新复兴。因此民间对云庆寺又分上山寺和下上寺两种称呼。寺内原有唐杏、宋梅、元桂、明黄杨等古树,今已不存。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邑人顾大栋在宛山之颠建了一座六角形七级石塔,名为“报亲塔”。塔顶原置一石盆,内养七星鲤鱼一尾,每逢月朔驾云梯上塔顶添水。至康熙年间,被雷击中,塔圯一角,鲤鱼震死。
    云庆寺山水环抱,上山寺西面有一石潭,潭水终年清澈盈溢,潭内黑池石坚细可为砚,相传唐代书法家张旭临池挥毫而名“墨池”。池之西傍的山涧,上横跨有四、五尺长的石条,因高人结庐栖居于此而名“仙人桥”。千年沧桑岁月,古迹已被湮没,仅存石塔一座,屹然矗立于宛山之颠。
    云庆寺僧人受吴文化熏陶,常在诵经劳作之余,操习乐器自娱,久之演化成一支具有浓郁江南水乡情调、清新流畅的曲调。以后每逢庙会、节日由僧人组团演奏。乐曲流入民间,这就是流传当今乐坛的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的《云庆》乐谱。
    民国初,曾借寺办过学校,有人作过联与文。联云:
       宛然树木树人勤施教化;
       借得好山好水乐育英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