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菜卖菜,这4种流通模式你了解吗?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种!

 张荣发 2018-09-10

随着蔬菜行业的不断发展,蔬菜种植已经由以前的小农种植向多元化发展,所以蔬菜流通的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已经不只收货商到产区收货那么简单。

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了解到,目前蔬菜流通模式有4种,分别是产区收货型、自产自销型、包地销售型、订单生产型,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点。

产区收货型

这是蔬菜行业最普遍的流通方式之一,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种植品种相对集中

种植农户较多

普遍规模不大

种植品种主要以外销为主

收货价按产地行情

销售价按销地行情。

每到品种成熟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收货商来到产区进行设点收货,然后运到市场进行批发销售。收货商也分为2种:

1、市场的批发商

2、中间商

自产自销型

有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并且种植品种相对简单的蔬菜基地、农场,往往选择自己直接销售的方式。一般而言,他们会在批发市场租用档口,自己派员工进行销售,也会直接与批发市场的档口进行合作,委托他们销售。

自产自销型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主要符合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等特点,在全国各地均有蔓延的趋势。

相对于收货型的流通方式,自产自销在一定程度上有标准化程度更高、重视蔬菜品质、强化品牌的作用,能够在生产及销售上达到相对的平衡。

包地销售型

有一些地区的蔬菜品种,现在也流行包地销售的方式。比如福建、山东等地的胡萝卜,在产品成熟前一个月,收货商就会与种植户进行洽谈,直接约定包地价格,达成协议之后,包括后期的管理、采收等均由收货商负责。

这种方式主要考虑到收货商对种植产量、市场行情的综合判断力比较强,同时也能提前选定一定数量的品种供应,避免届时收不到产品。

此种方式对双方而言都相对简单,不会受到行情变化、品质差异等影响,得到不少种植户和收货商的欢迎。

订单生产型

采购方设定产品标准,委托种植户进行种植,种植出来的产品按约定的标准及价格进行收购。

如果市场滞销了,收货商弃单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市场价格高涨,种植户退单自销的情况也不少。

蔬菜流通的方式还有不少,但是常见的就是以上这4种。每种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从事种植或者销售的朋友,应该充分了解每一种模式的特点,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有机会赚得更多。

文章由第三方提供,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本平台立场。阅读者应独立判断并自担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