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几个心理学效应,让你快速和对方拉近距离

 个人发展精英会 2020-11-26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1

销售冠军的秘密

商场里一位卖糖果的售货员,她连年夺得销售冠军。记者采访时问她有何高招,她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顾客买一斤糖果时,我总是先往秤上放八九两,然后,再往上加,逐渐加到足额重量。”

这个小技巧之所以百用百灵,是因为其背后深厚的心理学基础:当顾客买东西时,你往秤上一放,顾客心里立刻产生一种想法:“这是我的。”此时,如果你逐渐往上增加东西,他就会觉得你多给了他一些。

可是,如果你将放到秤上的东西往下减,他就会感觉到你拿走了属于他的东西,其结果是,即使你在量上给得多,他也不会满意。

你买水果时,看看那个优秀的果商是不是这样做的?

例如,你买五斤梨,他先放四斤,再往上加,差不多时,“再加一个大的”,只见秤杆往上一跳。你的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这个小商贩真够意思,下次还来他的摊前购买。

只有不聪明的商贩才会从秤上拿东西下来,那会得罪人的。顾客心里会想:“小气鬼,那么斤斤计较,下次不买你的了。”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其创始人年广久研制出了口味与众不同的瓜子。重要的是,他卖瓜子时,卖一斤送一把,让顾客高高兴兴地走。很快,年广久的瓜子就卖出了名。

20世纪70年代末,他已经赚到了第一个百万元,这对当时的个体户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卖东西,增加重量会赢得顾客,也会得到良好的口碑。做生意如此,评价人也是如此,逐渐增强的评价才会赢得更多的好感、友谊与合作。

2

得失效应

为什么逐渐增强的评价会博得一个人的好感?这源自“得失效应”的心理现象:

开始的较低的评价增加了被评价人对较高评价的期望,而后来,正是这个持有较低评价的人给予了他较高的肯定,从而使这种肯定的评价变得更有意义。

例如,你连续参加了几次社交活动,其中一个人头两次对你评价并不好,但随后评价变得越来越好,那么,你喜欢这个人的程度要胜于一直说你好话的人。

产生这种微妙心理现象的原因还在于我们认识对方的方式。当对方一下子就喜欢你并继续喜欢你时,你会产生疑问,怀疑这个人的动机和诚意。你甚至会对自己说:“这家伙没准对谁都这样。”

而另一方面,对于从较低评价转为较高评价的人来说,你会认为此人很实在,有判断力,靠得住。这样,对方肯定而积极的评价,对你来说就显得很有分量了。

“开始我觉得你这人有些清高,时间长了,我发现你其实是挺随和、挺实在的一个人,我喜欢你这样的人,真实。”这样的表述会让你倍感欣慰。

我们喜欢那些对我们的喜欢程度不断做加法的人,却不喜欢不断做减法的人。由原来的较高评价转变为较低甚至否定评价时,给对方的打击非常大。

生活中由深爱转化为仇恨的例子屡见不鲜。

“我们刚开始交往时,我觉得你这个人还不错,时间长了,你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你可真自私呀!”这种评价对人的打击巨大,不但朋友做不成了,而且多了一个敌人。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我们谁也不想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多上几堵墙,那就不要给人以逐渐降低的评价。

3

别人谦虚时要有下文

赞美时,常会遇到对方谦虚、客气一番。此时,应该进一步增强你对他的评价。如果人家一谦虚,你便没有了下文,那就等于你默认了对方谦虚的内容。

要知道,谦虚并不是对方的本意,他表面谦让,但内心深处却在期盼着你的再次肯定。所以,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评价才能满足他内心深处的渴望。

◇ 一机关女职员见到一位企业女经理,说:“李经理,你还是这么年轻、漂亮!”女经理谦虚道:“哎,不行了,老了,身体都发胖了。”

女职员说道:“你稍微胖点显得更丰满,更有魅力,也更有女人味。”——进一步说到气质和人格的魅力。

◇ 对方将自己旅游的照片递给你看,你说:“照得真漂亮!”对方客气道:“主要是景色好,衬托得人也好些。”

你说道:“不,只有底子好才能照得好,让我去照绝没有这种效果。”——与自己作对比,强化对方的美丽。

◇ 你称赞对方:“穿得真漂亮。”她答曰:“我穿什么都漂亮。”你心想:“还有这样不客气的人,顺杆往上爬。”可她是你的重要客户,虽然自信得有些过头,但人家的身材也确实好。

于是,你接着说道:“是呀,我觉得也是,你怎么把身材保持得这么好,什么衣服都像是为你定做似的?给我传点秘招。”——顺势转到夸其身材好。

◇ 学员参加保健产品推介会,夸其中一个代表说:“你介绍得真好,真专业。”没想到,那位代表却说:“我不是搞这个专业的。”学员说:“那更难得,你不是这个专业的,还能把原理讲得这么清楚,真了不起!”

最后,那个代表悄悄地告诉她说,这种增加记忆力的补品其实没有什么作用,但也没有副作用——说了实话。

对方客气时,你要用具体化的表述来强调你的真诚。如果是领导谦虚或客气,那么,你更需要谨慎对待。

◇ 被提拔后,领导说:“你这么能干,上任之后,我可以休息了。”——“不行,处长,我们离不开你,你一定要多指导我,扶上马还得送一程。”如此说法,领导会更加信任你。

上面跟大家介绍了几种心理学效应,那么该怎么实践这些效应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开启聊天话题的方法,那就是找到好借口。

4

什么是好借口?

(1)好借口首先可以理解为好时机,是你展开与陌生人对话最好的一刹那。

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当看到对方和另一个人正在谈论什么时,你应该意识到,此时并不是你上前打断对方的好时机。

如果是非常紧急的事件,那么也要先走到对方跟前,当对方发觉你的出现后再礼貌并真实地讲出你此时的需求。

我曾采访过一些与医生发生冲突的患者,让他们最为恼火的事情之一就是,跟某位医生说话时,医生爱答不理,或者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

我后来观察发现,这个问题的产生很多时候在于,患者不分时机随意打断医生正在做的事,这种情况在急诊尤为明显。

当医生正在给患者做心电图的时候,总有其他患者拿着化验单冲进来找医生问这问那,患者急切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每个生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可问题是,如果下次你的治疗被其他患者打断了会作何感受呢?

所以,当一个人只想着自己的时候,很难遇到好时机。

(2)好借口包含的另一层意思是,要善于借助沟通工具。

我有一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朋友,他平时并不抽烟,可是出去办事的时候总随身装一包烟,他说“递烟是男人间最好的开场白”。

做销售的女孩喜欢随身带润喉糖,见到客户很自然地就把润喉糖拿出来分享,初次见面的陌生感马上就消除了。香烟和润喉糖,此时变成了沟通媒介。

很多商家做“地推”的时候,喜欢站在街头吆喝或派发传单,可是宣传效果并不理想。这就和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日本熊本县一样,在推介熊本县时采用过各种方法,为什么只有熊本熊大获成功?

因为熊本熊就是观光客与熊本县政府之间的那颗“润喉糖”啊,人们不会有兴趣站在政府门口拍照,但一定会和可爱的熊本熊拍照,自然也就促使人们对熊本县产生好奇。

实物的传递比语言的传递更有效,与其费尽心思说什么,不如让一些简单有趣的“小玩意”替你开拓陌生人的世界。古人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和陌生人交谈,时机和藏身之器,缺一不可。

好话、好意、好借口,是我们与陌生人建立沟通的有效手段,不过在实际操作时这个顺序要反过来:好借口、好意、好话。

也就是说,先瞅准时机,然后利用巧妙的沟通工具赢得对方关注,顺势做一些释放善意的举动拉近彼此距离,然后再通过一两个话题加深了解,这样才会更有效地完成一次征服陌生人的过程。

作者介绍

鞠远华

人际沟通专家

华式教育创始人

深层心理分析理论及赞美的13把小飞刀研创者,兼通使用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和口才学,是国内开创人际沟通技巧培训的先驱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卡耐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