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的兴衰:从安史之乱到宪宗中兴(二十五) 德宗继位

 金色年华554 2018-09-10

       第二十五讲 德宗继位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五月,代宗突然生重病,不久,令太子李适监国,同一天代宗就驾崩了,两天后,皇太子继位,这就是历史上的唐德宗。当时大唐内忧外患,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内有河朔魏博等藩镇跋扈,德宗继位后,将宫中斗鸡、猎犬、驯象全部放走,又出宫女数百人,天下都为此感到高兴,甚至淄青节度的士兵扔掉兵器,相顾而言:“明主出矣,吾属犹反乎?”,德宗励精图治,立志要有一番作为,中兴天下。他继位后,先是调整了人事。

 

一、整理人事

 

1. 常衮罢相

常衮在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元载被杀后当上了宰相,但常衮性急,为证苛细,不合众心,代宗去世后,群臣朝夕来哭吊,常衮经常哭的瘫到地上,身边人就会扶他起来,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中书省位于中书侍郎之下,管理制敕文诰等命令起草工作,按规定,所有最重要的命令都要由中书舍人起草,在中唐以后,翰林学士也经常负责制敕起草)崔祐甫指以示众,并说:“臣哭于君前,有扶礼吗?”常衮听到后,非常恨崔祐甫,后来商议丧服,崔祐甫又与常衮意见不合,崔祐甫“相与力争,声色凌厉”,身为宰相的常衮受不了了,便奏请贬崔祐甫为潮州刺史,德宗刚继位,认为贬的太重,改为河南少尹。

 

不久,此事突然发生了逆转,原来,前面说过,在唐朝宰相经常有好几个人,只要官职中带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都是宰相,都可以参与最高军国大事的决策,宰相们轮流处理政事,有时候有的宰相请假回家,不在政府,就由其他宰相代署其名,慢慢的形成了惯例,后来,郭子仪和朱泚二人因为军功也当了宰相,但他们从来不处理政事,朝廷中真正处理政事的宰相只有常衮一人,于是常衮便代郭子仪朱泚署名上奏,崔祐甫被贬后,郭子仪和朱泚上书为崔祐甫说情,德宗不明白其中的内幕,有点疑惑,便问郭子仪和朱泚为什么之前说崔祐甫应被贬,而现在又说崔祐甫没有罪,二人回答不知道之前上过书,于是德宗认为常衮私自代替郭子仪朱泚上奏是欺君罔上,立即贬常衮为潮州刺史,任命崔祐甫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此,事情发生了逆转。

崔祐甫当上宰相后,德宗将政事全部委托于崔祐甫,崔祐甫欲收时望,推荐提拔官员,常无虚日,当宰相还不到二百天,就提拔了八百人,德宗曾经问崔祐甫有人诽谤他,所用都是亲信之人,崔祐甫回答:“臣为陛下选择百官,不敢不详慎,苟平生未之识,何以谙其才行而用之?”

 

2.子仪避位

 

郭子仪四朝老臣,平定安史之乱,防备吐蕃,功勋卓著,当时他已经是司徒、中书令兼任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关内、河东副元帅、朔方节度使、关内支度、盐池、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并营田及河阳道观察使,身为三公、宰相,又兼任这么多军职,位高权重,而郭子仪性格宽大,政令不肃,代宗在世时就曾想分郭子仪军权,但最后不了了之了,德宗继位的当月便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增实封二千户,每月朝廷给郭子仪一千五百人的衣服粮食,二百匹马的草料,郭子仪的子弟,女婿都升了官,但郭子仪所领的副元帅等职位都被罢免。

郭子仪的军权都由部将来接任,河东、朔方都虞侯李怀光继任河中尹、邠、宁、庆、晋、绛、慈、隰节度使,朔方留后兼灵州长史常谦光接任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定远、天德、盐、夏、丰等州节度使。振武军使浑瑊接任单于大都护、东中二受降城、振武、镇北、绥、银、麟、胜等州节度使。

 

                        李怀光当上节度使后,朔方军将领史抗、温儒雅、庞仙鹤、张献明、李光逸五人功名素来在李怀光之上,因此都不服李怀光领导,李怀光发兵防秋,军队屯于长武城,但军队不怎么听李怀光的指挥,监军翟文秀劝李怀光上奏令这五人到长安宿卫京城,李怀光听从了,派温儒雅等五人出去,他们离开军营后,就被李怀光派人捕获,诬以别的罪名杀死。

 

 

3.抑制宦官,亲近朝士

先前代宗优宠宦官,宦官出使四方,代宗默许他们接受钱财,代宗曾经派中使赐妃族,回来后,代宗得知妃族给中使的钱较少,代宗非常不高兴,认为妃族轻视自己,妃子大惧,急忙用私财送于宦官,因此大历年间,中使公开求贿赂,无所忌惮,宰相们也都将钱提前备好,皇帝每赐一物,宣一旨,宦官都没有空手回来的,出使外地的中使也公开向当地地方政府求钱财,德宗素知其弊,所以继位之后,派遣中使邵光超赐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旌节,李希烈赠予邵光超仆人,马匹以及各种贵重的钱财,德宗欲以此立威,狠狠惩罚了邵光超,并将他流放,从此,这股不正之风被慢慢改正。

          

           德宗当皇太子时,国子博士张涉为侍读,德宗继位后,就召张涉入禁中,事无大小都来咨询,第二天又任命张涉为翰林学士,宠任无比,之后又任命他为右散骑常侍,仍兼翰林学士,但可惜的是,不久后,张涉就让德宗失望了。

 

4.整理禁军:

神策都知兵马使、右领军大将军王驾鹤统领禁军十余年,权倾天下,德宗任命司农卿白琇珪取而代之,并赐名白志贞。

 

 

        之后,德宗又调整了财政制度,实行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两税法”.

 

二.两税之法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八月,刚刚继位三个月的德宗任命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二人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朝廷实质宰相有三人了,分别是崔祐甫和杨炎、乔琳,杨炎先前是元载亲信,元载被杀后,杨炎也被贬黜,德宗当时励精求治,不次用人,崔祐甫向德宗推荐杨炎才能学识,德宗也素闻其名,所以就将杨炎擢升为宰相,而乔琳性格粗率,喜诙谐,并无多少才能,因为与翰林学士张涉关系很好,所以张涉向德宗推荐乔琳有才可大用,德宗相信了张涉的话,任命乔琳为宰相的命令下达后,朝臣无不骇愕。

 

           杨炎当上宰相后,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奏请实行“两税法”,德宗同意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两税法”横空出世。为了讲清楚“两税法”,需要从最初的“租庸调制”讲起。

 

        在“两税法”之前,唐朝一直实行的赋税制度是“租庸调”制。

所谓“租”是指政府为每一个成年男子分配一定数额的田地,由他耕种,每年交给国家一定粮食,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讲唐代经济制度时说唐代租额只有四十分之一,这已经相当轻了。

所谓“庸”是指劳役,古代中国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劳役这一项,要求百姓为政府服劳役,比如修路,架桥,盖宫殿等等,唐代制度要求成年男子每人每年服役二十天。

所谓“调”是指老百姓需要将当地特产缴纳一部分到政府,比如粮食之外的丝绸、布帛等。

 

         用《资治通鉴》上的话说就是“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租庸调制在唐初实行时本来还很顺利,但是一项制度实行久了就会出现各种漏洞,“租庸调”制的实行严重依赖政府人口普查登记,没有周密的人口登记普查,租佣调制几乎寸步难行。

最初唐朝政府还极为严密的登记了全国所有百姓的信息,并且每隔几年就要普查修改一次,以确保账册上的数据与真实情况一致。

          结果时间一久,很多地方政府就松懈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登记,比如有人长大成年了,本该分配土地给他,但没有及时登记,有人去世,也没有及时销户,也有冒名顶替的事情,即使在今天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都有这种问题,更不用说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了,总之出现漏洞的地方太多了,各级官员又没有足够的责任心将这件事做好,于是时间一久,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账册上很多信息与实际情况就对不上了,后来又发生了安史之乱,天下人口大批流亡迁徙,战乱地区的账册登记就更加混乱不堪了,这种现象维持了二三十年,直到杨炎提出“两税法”。

 

       所谓“两税法”是指一年中分夏秋两次收税,“两税”之名由此而来,与先前的“租庸调”制最不同的是,“两税法”不再依赖账册登记,不管百姓是土著,还是迁徙来的,只要人在这个地区,就要向这个地区缴税。百姓所有该缴纳的粮食、徭役、特产以及其他名目的赋税都折成钱放到一起收了,政府用这些钱来买粮食,雇佣人服徭役,由此一来,收税工作大大简化了,统一了税制,用《资治通鉴》上的话来说就是“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意思就是以后除了两税外,政府不再向老百姓征收一文钱其他的税,否则就以枉法论。

以上将所有名目的赋税徭役放到一起征收的思想被后来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张居正和清朝皇帝继承下来,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思想也与“两税法”差不多,清朝后来又有“摊丁入亩”,也是与“两税法”的思想一脉相承的。

虽然统一税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历史也惊人的相似,以上三个例子都无一例外导致老百姓赋税增加了,后来又生出了一大堆苛捐杂税,老百姓负担反而更重了,因为时间一久,后来人忘记了前人设计这个制度的初衷,又急需用钱,就又产生了徭役和其他赋税,但这些赋税徭役早就合并到一起征收过了,这样一来又算重复收税。“两税法”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以及清朝的“摊丁入亩”最后都导致了这个结果。

 

 

      

              两税法定下来了,该收多少税合适呢?杨炎决定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为标准,大历十四年正好是“两税法”提出的前一年,也就是说,中央政府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为准,向地方政府收取赋税,由地方政府将这笔固定的税分摊到辖区每一个纳税人头上。中央政府从此在征税上少了很多事,但此制也有很多弊端,其中之一就是地方政府税额固定,而如果当地户口减少了,但总税额没有变,这就意味着当地每个纳税人负担增加了,如此一来当地人口就会流亡,导致剩下的人赋税越来越高,最后非得逼所有人逃亡不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就很生动形象的介绍了“两税法”之下的永州地区户口逃亡的情况,柳宗元借捕蛇者蒋氏的话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人们最后非得逃亡,才能躲过沉重的赋税。

             在《旧唐书》第一百七十一卷李渤传记和《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一卷都讲到了李渤在关中的所见所闻,这个例子更加有代表性,李渤说:

“臣过渭南,闻长源乡旧四百户,今才百余户,阒乡县旧三千户,今才千户,其他州县大率相似,迹其所以然,皆由以逃户税摊于比邻,致驱迫俱逃。”(《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一卷 唐纪五十七)

 

       而逃亡的人到了别的地区,别的地区户口增加了,于是那个地方人均分摊的赋税就更低了,如此一来,势必形成马太效应,赋税重的越来越重,赋税轻的越来越轻。

 

       无论有多少好处,多少弊端,两税法都推行下去了,它的效果要到后来才能体现出来。

        

        杨炎在推行“两税法”的同时,朝廷上发生了另一件轰动的事,掌管财政多年的刘晏被杀了。

 

三.刘晏之死

 

当初左仆射刘晏当吏部尚书的时候,杨炎是吏部侍郎,二人不相悦,元载之死,刘晏参与了审理,杨炎受到牵连被贬,所以杨炎更加忌恨刘晏,德宗继位后,刘晏由于多年管理财政大权,遭到了很多朝臣的嫉妒,很多朝臣都上言应该取消转运使,后来又有谣言说刘晏曾经秘密上表请求代宗立独孤妃为皇后,杨炎请求德宗处置刘晏,崔祐甫不同意,杨炎又说:“尚书省是国政之本,比置诸使,分夺其权,今宜复旧”。杨炎的意思是说,本来三省之一的尚书省管理着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天下所有政事都应该通过尚书省,而近些年来朝廷在六部之外设置了好多职位,如盐铁使、转运使等,这些官员不受尚书省指挥。德宗听从了杨炎的建议,下令从此天下钱粮之事全部归于金部、仓部,罢免刘晏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

 

           一个月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二月,德宗又贬刘晏为忠州(今重庆忠县、丰都一带)刺史。又过了五个月,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荆南节度使奉承杨炎旨意,上奏忠州刺史刘晏写信给朱泚求营救,言辞怨望,又奏召补州兵,欲拒朝命,杨炎将此事坐实,德宗秘密派遣中使到忠州将刘晏缢杀,之后才下诏赐死,天下人都为刘晏之死喊冤,日后河北藩镇反抗朝廷,也以此为辞。

             

 

 

 

          

 

三、内忧外患

   德宗刚继位不久,就要处理与周边吐蕃、南诏、回纥三个政权的关系。

     南诏本来一直依附大唐,但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国忠无故扰之,南诏便叛离大唐,导向了吐蕃一侧,大唐曾多次派兵攻打南诏,都因为水土不服大败。

     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崔宁在剑南十余年,自恃地险兵强,跋扈淫侈,朝廷对他无能为力,德宗继位后,崔宁入朝,来到长安后,德宗加崔宁为司空。

 

崔宁刚入朝,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十月,吐蕃就与南诏合兵十万,分三道入寇剑南,崔宁不在,诸将抵挡不住,吐蕃南诏联军接连攻陷好几处州县,士民窜匿山谷,德宗为此感到担忧,催促崔宁赶紧回去御敌,崔宁辞行后,宰相杨炎向德宗进言:“蜀地富饶,被崔宁占据,朝廷失去此地已经十四年了,崔宁虽然入朝,但全军还在剑南,又不向朝廷进贡,和没有蜀地一样”,之后杨炎建议留崔宁在长安不遣,调发朱泚所领范阳戍兵数千人,再加上一部分禁军到剑南抵御吐蕃南诏的入侵,如此一来可以在剑南留下一部分朝廷的军队,然后免除崔宁节度使之职,换上忠于朝廷的人,使千里沃壤,复为国有。德宗同意了杨炎的建议,把崔宁留在了长安。

 

之后德宗调发禁军四千人与邠州、陇州、范阳兵马五千入蜀救援,东川和山南西道(山南西道管辖地约为今陕西汉中)二节度也出兵支援,打败了吐蕃南诏联军,收复失地,吐蕃、南诏战死饿死八九万人,吐蕃恼羞成怒,杀了诱导出兵的人,南诏国王异牟寻大惧。

 

崔宁留在长安后,与宰相杨炎交恶,杨炎托以北边需要大臣镇抚,便任命崔宁为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但是又让灵盐节度都虞候杜希全当灵盐留后,代州刺史张光晟为单于、振武等城、绥、银、麟、胜等州留后,延州刺史李建徽为鄜、坊、丹三州留后,当时崔宁作为节度使已经出镇,按理说不应该再置留后了,但杨炎想架空崔宁,就设置了三个留后,并让三人可以绕过崔宁向朝廷奏事,并且暗示他们观察崔宁的过失。

 

                唐朝政府不仅与南诏关系紧张,与北边的回纥关系也非常微妙,就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几件事情,这几件事情对日后的历史影响甚远。

 

      1.登里被杀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在回纥,也发生了一件大事,登里可汗被杀了。登里可汗即是先前安史之乱最后阶段,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凌辱当时还是奉节王的德宗的回纥可汗,

先前,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间没有太多的界限,所以众志专一,勇猛无敌,后来平定安史之乱有功于大唐,大唐对回纥赏赐甚厚,登里可汗有了财富后,内心膨胀,始自尊大,修筑了宫殿,回纥女子也开始仿效中原人涂脂抹粉,穿好衣服,于是回纥风俗大变。代宗驾崩后,德宗派遣中使梁文秀到回纥告哀,登里可汗傲慢,对中使无礼,其他依附回纥的部落对登里可汗说中国富饶,请乘国丧进攻大唐,可有大利。登里可汗同意了,打算举国入寇大唐,时任回纥宰相的顿莫贺达干,是登里可汗的堂兄,他劝谏登里可汗:“唐是大国,无负于回纥,我们前年入侵太原,获养马数万只,可谓大捷了,但是道远粮乏,等回国后,人们大多都白去了一趟,空无所得,如今举国深入,万一不捷,到时候该怎么办?”登里可汗不听,回纥人也不愿意入寇,于是顿莫贺达干趁众心不愿南寇,举兵杀死了登里可汗,自立为可汗,并遣使到长安请求册命,愿为大唐藩臣。不久,德宗命京兆少尹源休到回纥册封顿莫贺达干为武义成功可汗。

 

2.张光晟杀突董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八月,振武留后张光晟杀死回纥使者突董等九百余人,突董是刚刚被大唐册命的武义成功可汗叔父,代宗之世,九姓胡经常假冒成回纥人,杂居于京师,与回纥共为公私之患,德宗继位后,命突董率所有人回国,这些人带着特别多的东西路过振武,逗留了好几个月,向当地厚求资给,每天吃上千斤肉,其他东西也很多,不仅如此,还放纵部下践踏庄稼,砍果树为柴,振武当地百姓苦于其暴,振武留后张光晟因此打算杀了这些人,夺取辎重,但又担忧突董人多势众,没有轻举妄动,而跟随回纥的九姓胡听闻其种族被回纥新可汗屠灭,于是大多逃亡,突董防备甚严,剩下的人既不敢逃亡,又不敢回家乡,于是秘密献策于张光晟,请诛杀回纥人,张光晟看到他们内部相离,非常高兴,而刚继位的德宗因为当年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受辱,也非常恨回纥,张光晟知道皇帝的心思,于是上奏请乘回纥可汗新立,国中还有内乱之际消灭回纥,德宗不欲生事,没有同意。于是张光晟打算擅自行动,他派副将经过回纥门前,故意不为礼,突董大怒,将副将抓起来抽了数十鞭,这给了张光晟借口,随后张光晟派兵掩击,将回纥人连同已经暗中归附的群胡全部杀死,聚为京观,只留下两个胡人,让他们回国报信,当证人,说回纥鞭辱大将,而且密谋袭据振武,所以派兵诛之。德宗并没有怪罪张光晟,把他调到京城当右金吾将军,而回纥气愤不已,请大唐送张光晟到回纥杀死以复仇,德宗也没有同意回纥的无礼请求,但为了平息回纥愤怒,把张光晟贬为睦王傅。

 

张光晟的事情告一段落,几年之后,他还会再次出现在历史舞台,可惜的是,最后他还是走向了反叛朝廷的道路,最终身首异处。

 

 

四、泾原易帅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二月,崔祐甫生病,多不视事,杨炎独任大政,上奏用元载遗策在原州(今宁夏固原)筑城,又准备征发两京、关中丁夫疏浚丰州(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一带)陵阳渠,以利屯田,德宗派中使到泾原征询节度使段秀实的意见,段秀实认为,如今边备空虚,不应该兴事召寇。杨炎大怒,认为段秀实阻挠自己的政策,便免去其泾原节度使,征为司农卿,之后,以邠宁节度使李怀光兼任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并命其移军原州,以四镇、北庭留后刘文喜为别驾。京兆尹严郢反对疏浚陵阳渠,他认为自安史之乱以来,朔方人口稀少,因此导致田地荒废,如果有人口耕种的话,根本不用疏通陵阳渠,而且如果按照此议,关中人不免流散。严郢的建议没有得到回复,但之后,疏浚陵阳渠的建议被放弃。

 

        杨炎打算在原州筑城,以收复秦州(今甘肃天水一带),命李怀光居前督作,朱泚已及刚刚入朝的剑南节度使崔宁各率上万人保卫其后,朝廷下诏令泾州(今甘肃平凉泾川县)准备筑城工具,泾州将士大怒,说:“我们为国家西门屏障,已经十余年了,当初居于邠州(今陕西咸阳彬县),甫营耕桑,已经安定下来了,又被徙屯泾州,披荆斩棘,创立军府,坐席未暖,又被投于塞外,我们到底犯了什么罪?”李怀光刚刚当上邠宁节度使,就诛杀了温儒雅等人,军令严峻,这次朝廷令他兼任泾原节度使,泾原诸将都感到恐惧,相顾而言:“温儒雅等五将到底犯了什么罪被杀戮?现在李怀光又来泾原,我们能不害怕吗?”留后刘文喜趁众心不安,据守泾州,不受诏,上疏朝廷复请段秀实为节度使,如果朝廷不同意就请任命朱泚,朝廷见军中如此,只好任命朱泚兼任四镇、北庭行军、泾原节度使。

 

         而留后刘文喜希望自己当节度使,不受诏,四月,据泾州反叛,并向吐蕃求援,德宗命朱泚,李怀光讨伐,刘文喜确实不禁打,而且泾原诸将又不与其同心谋反,所以,不久就被部将刘海宾等人杀死,传首长安,经历此事后,在原州筑城的计划也被无限期搁置了。

 

        德宗继位以来,立志平定河北几个跋扈不遵朝命的藩镇,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心中不安,派参佐到长安奏事,正好泾州叛乱平定,德宗令李正己参佐观看了刘文喜的首级,李正己更加恐惧了。

 

 

德宗继位的第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他立志要在自己手里实现大唐的中兴,在下一年,他就要向不遵朝命的几个藩镇动武了,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看下集:风雨欲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