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罗契的江南丝绸之行(一)

 吴越尽说 2018-09-10

E·罗契的江南丝绸之行(一)

周德华 编译

 

前言:1840年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 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随着国外市场的开拓, 长江以南的丝绸行业逐渐趋向繁荣。十九世纪中叶丝绸出口日增。当时, 法国是主要产绸国, 对中国丝绸大量输入西欧深感不安。作为法国丝绸生产中心的里昂尤甚, 该市商会会长纳塔列斯·朗图特(NATALISRONDOT)委托把持清政府海关大权的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ROBERTHART) 调查中国丝绸的产销情况。

江海关四等A 级帮办E·罗契( E·RO -CHER )受命对苏浙各地的丝绸生产进行调查,1880928启程, 先后到苏州、无锡、宜兴、湖州、菱湖、双林、南浔、盛泽、嘉兴、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地考察, 足迹遍及太湖之滨、杭嘉湖平原及钱塘江两岸。他在调查过程中访问了蚕农、织工、机织工场主及商人等, 并向各地厘金机构⑴索取了较为可靠的统计资料。E·罗契的江南丝绸之行耗资纹银1000, 历时37天。于同年1227撰写报告呈送江海关税务司杰姆斯·H·赫德( JAMES·H·HART )。后由海关总税务司署收入海关第二类题名为《丝绸》的特辑103 号出版。

E·罗契调查方法科学认真, 记载详细, 即使对于官方提供的统计资料也反复核实, 数字比较可靠。报告之第一部分是所到之处的亲身见闻, 对各地蚕茧品种及产量、机织行业概况、绸缎品种及产量, 乃至织工工资待遇及厘金杂税等, 都作了详细描述。第二部分为各地所产的茧、丝、绸、缎、绫、罗、纱、绢、锦直至绵绸和丝绵共四百个品种的总目录。E·罗契的调查报告不失为我国近代经济史和丝绸史上的重要资料。

因全文较长, 仅摘译其主要部分刊出,以飨读者。

() 苏州之行

我在历时37天的行程中, 访问了苏州以及邻省浙江许多城镇的丝绸产区。

苏州是我所到的第一个地方, 这里新的桑树巳经栽种, 老的企业正在整顿, 新的企业陆续开张。现时的生丝产量已相当可观。

厘金总局提供了苏州、常州和镇江地区18781879两年中用于出口的生丝产量列于表1。表1

预计产量还会有进一步提高。

织机数量以前估计有12000, 现在减少到5500, 其中不少还全年未曾开动过,随着生丝产量的增加, 丝织工业的境况正在改善, 虽然生丝价格高昂, 需求量正在日渐增长。

对照商人提供的帐册资料, 得到统计数字列于表2。表2

表列数字显示1879年增加了8604匹。因此, 这个时期苏州地区丝织品的平均产量已

达到82638匹。以每匹重38 两计:82638 x 38/16 = 196265司马斤⑵( 117759千克)。原料生丝在经过各道准备工序如浸泡、蒸煮、染色、返丝等, 平均损失35 %。加上这些损耗, 地区生丝总耗用量会达到264957司马斤( 158974 千克)

如果织造用的生丝未曾纳税, 则每匹丝织品就要课以0.43 海关两⑶或2.79法朗的匣金税。此外城里的织机都得纳税, 大型织机每台每月缴纳2美元⑷;小型织机每台每月缴纳1美元。大型织机用于织造缎纹、平纹或提花织物;小型织机用于织造衬里绸或绒类织物等。

大夷亭⑸镇位于苏州以东25华里( 12.5千米) , 约有500台织机, 织造纱罗一类织物, 这些产品全都免税。

织造商购进了织造所需的生丝后, 将其浸渍和染色, 而返丝常由其家庭成员来完成。

花样和新款式的技艺大约为二、三百人所垄断, 按照工作的难易程度, 他们的日工资范围自O.75美元到1美元不等。

一名好手通常花两天时间把总长200英尺( 60.96 ) 的花样缎纹织轴装上绸机,分成长50 英尺( 15.24 ) 的四个部分。这类工匠仅把经轴装上织机或组织新花样。当同一型式在织工面前装过三四次而设计花样又是重复的话, 织工就能自行安装而不用打样师傅的帮忙了。

织造提花缎纹织物要有两个人上机, 织匠常常使唤他的学徒作为助手。助手坐在织机顶上提拉通丝线, 织匠在下面配合进行梭织。织成一匹长50 英尺( l7.5) 的成品缎可得到4.5 美元, 助手的工资由织匠支付。织成这样一匹缎子要10 12 天。

纱、罗类织物也是用上述方式两人合作进行, 不过此类织机宽度较窄。织匠自己把经轴装上机, 织一匹长38 英尺( 13.3 ) 的纱罗织物, 其工资连助手在内为1.8 美元。由雇主另外供给用膳。

除了织造绸缎以外, 城里大约有2000台机子用来织造缎带, 生丝用于织造缎带方面的耗量, 湖州地区占3/4 , 苏州占l/4。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极不稳定, 因此不易查清缎带的确切产量, 大体上这些机子的运转与上海的产销情况有关。

苏州是多种丝绸产品的制造中心, 刺绣品虽则不由机器生产。然而, 可以认为是地方丝绸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十个以上的家庭手工工场, 大约1050名刺绣工从事此种行业, 大多由妇女和少女干, 只有大型挂绣这类繁重活计才由男人承担。因刺绣见长而著名的某些家庭工场经常会收到订单, 有时转配给其他家庭工场制作。不仅中国本身对这类艺术品有很大的需求, 国际市场上也常有一定数量的专门定货。

〔下续() 从太湖之西到太湖之南〕

注释:

⑴厘金机构系清咸丰三年(1853) 设立在水陆交通道上的关卡, 对过境货物征收厘金税(或称厘捐)。民国二十年(1931)裁撤。

⑵司马斤又名十六两称或老称, 约合0.6 千克, 为江南一带丝业所袭用。

⑶海关两为晚清时期海关用于计价、征税及统计所用的币值单位, 相当常规银两的1.114倍。

⑷根据中国银行资料,18161931年美元含金量为1.50463

⑸大夷亭为古名, 即今江苏省吴县唯亭镇。

 

原载《丝绸》1986年第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