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得了癌症“去医院死得更快”?这篇癌症科普一定要看!

 东方令元 2018-09-10

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前列腺癌去世,我们就是携带着这样的癌细胞存活了一辈子而不知而已,所以并不是一定要杀死每一个癌细胞,只要把它控制住,把它变成慢性病和它共存就可以。

 

给大家再举一个例子。在座的各位肯定都看过《我不是药神》这个电影。里面有一个药厂很邪恶,开发了一种药,虽然效果好但很贵。那个药厂就是我以前工作的药厂,所以大家不要再骂了。

 

它开发的这个药是一种神药,叫格列卫,它的出现直接让这一类患者,叫慢粒白血病患者,生存率从30%提高到了90%。而且随着后来时间的推移,对这些病人跟踪得越来越久,发现这些人的寿命和正常人无异。

 

给大家看一个现实的例子。这个人叫刘正琛,他当年是北大高材生,在北大数学系毕业以后,被保送进了光华管理学院做研究生,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很不幸地,在他研一也就是20多岁的时候,突然就被诊断为慢粒白血病。

当时医生就告诉他,你五年的生存率就是30%,但是他运气很好,因为2001年的时候格列卫正好被开发出来,他成了中国第一批使用这个药的人,现在他还活得好好的。他是我非常好的朋友,而且他不仅好好的,还做了几件事情。

 

第一,他成立了新阳光公益基金会,现在每年募资几千万,让白血病的家庭、白血病的患者能够用得起这种药物,对他们进行生命的关怀,进行心理辅导等等,这是第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他娶了个老婆,就是照片上的这位女生。他的太太也是慢粒白血病患者,他们俩是在做公益的时候认识的。

 

第三,他们俩还生了一个孩子。在他们体内依然还有白血病细胞,他们不能停药,但依然算是战胜了癌症,因为它变成了一种慢性病。

 

癌症是谣言的重灾区。大家可能在朋友圈里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比如老是会有澳大利亚的什么东西突然就治愈癌症了。如果你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澳大利亚是宇宙的中心,但其实澳大利亚的制药业是非常弱的。

 

我给大家讲几个经典的谣言。第一,“纯天然无公害”,咱们容易觉得人工的东西不好,天然的东西就好。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古代的毒药都是天然的。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马兜铃酸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化合物。它最开始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因为比利时突然有一群女性莫名其妙就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后来一研究发现她们都在吃一种中草药减肥,吃得太多了。

那个中草药后来被发现含有马兜铃酸。那如果吃低剂量的马兜铃酸会不会有问题?也有问题,因为它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事实上马兜铃酸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化合物里面引起突变最多的物质之一,甚至超过了吸烟。

 

马兜铃酸造成的突变现在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也就是说你给我一个癌症患者,我就能告诉你他是不是吃了含马兜铃酸的药物。

 

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这里面有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咱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地多。但是很不幸的,很多人为了保肝就去吃了一些中草药,结果这个中草药正好含有马兜铃酸,对他造成了双重刺激。

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的肝癌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携带这样的马兜铃酸突变。

 

第二个谣言是,去医院死得更快。前段时间有件事在网上讨论得很激烈,有一个90后的非常年轻的演员得了淋巴瘤。

其实淋巴瘤通过正规治疗效果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是她很怕,所以听信了周围的人说,我们不要去医院了,去找山东烟台某个农村里面的一个老神医。她去了后,那个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这又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但是很不幸地,她很快就去世了。

 

后来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最遗憾的是什么,她最后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的时候造成的严重感染。

 

因为她得淋巴癌以后,她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很弱了,这时候拔火罐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极容易被感染。她最后到医院时拍的照片,手都是黑的,非常痛苦。后来她妹妹发了一个微博,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她说,三姐终于开始接受西医的化疗了,但是被骗子骗到现在才开始接受化疗。

 

第三个谣言可能是更多人会上当受骗的,叫酸性体质致癌。多少人听过这个东西?多少人觉得自己非常酸?酸性体质致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它告诉你三点。

第一,正常的血液PH值都是7.35到7.45。这个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所有的伪科学第一句话都是科学的。

 

第二个是我们的PH值如果小于7就会死。这句话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做过体检的话,你仔细去看你的血液检查表,里面有PH值这一项吗?没有,因为测也白测,都是7.35到7.45这么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