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爸爸讲中国历史:隋—被低估的朝代

 金色年华554 2018-09-10


如果请你随口说几个中国的朝代,大概很少人能把隋排在前边。是的,隋朝摊上了一个“二世而亡”的坏名声,过去很多历史书都是拿来作为反面典型说的。但隋朝实际上是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虽然实质上只有两位皇帝,但他们做的事都在历史上留下特别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朝代。


隋文帝杨坚


今天我们提起历史上的好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唐盛世,但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唐朝刚建立就有了贞观之治,主要原因固然是唐太宗李世民治理有方,但他接手的是一个不错的基础,这一点也很重要。学历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不孤立的看事情,而要把不同的事情联系起来看。


隋朝是怎么来的?它继承的是北魏的遗产,这又是隋朝能取得很大成就的重要基础。之前我们讲两晋南北朝,所谓北朝,主要指的就是北魏。北魏在北方的统一长达148年,继五胡乱华之后,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的经济文化。最后虽然分裂了,但时间很短,所以我说隋朝继承的是北魏的遗产。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很快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北周灭北齐重新统一北方,几年之后,杨坚就夺了北周的权,改国号为隋。


杨坚不算著名的皇帝,但他在历史研究者眼里地位很高,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把他与秦始皇并列,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位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他俩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实现中国重新统一。春秋战国分裂500多年,魏晋南北朝4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两段最长的分裂时代,再次实现统一,当然功劳很大了。二是他们的改革措施对后世影响很大。


秦始皇都干过什么还记得吗?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设立郡县制,以中央集权取代了封建制度,影响巨大。隋文帝最大的举措是确立了三省六部这个中央政府管理体制,之后一直到清朝,沿用的都是这个制度。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起草行政命令(诏书),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这三省的长官就是宰相(所以从隋朝宰相就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人共同行使中央最高权力),六部都是尚书省的部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大概对应现在什么部门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吏部职能主要选拔和考核官员,没有社会保障这个职能)、财政部加税务局、教育部加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加最高人民检察院加最高人民法院、建设部加交通部。


经过漫长的分裂时代,地方行政区域变得极其繁杂,郡或州多达600多个,杨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恢复了郡县二级地方政权体制,裁掉了一多半地方行政区(只留了100多个郡)和地方官员,这事说起来容易,实际是最难的改革,直到今天,精简政府机构、裁减公务员都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难题。


杨坚之所以在历史上不太有名,是因为他这人非常低调,他生活简朴,工作勤奋,具备了一个好皇帝的所有特点。正因为杨坚这种低调务实的统治,隋朝一开国就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后世称杨坚统治的年代为“开皇之治”。这期间,民间人口大量增长,政府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中央大国的地位又恢复了。


隋炀帝杨广


和商纣、夏桀一样,隋炀帝这个称号是后来的朝代给起的,炀的含义有逆天、残暴、荒废政治、好大喜功等等,都不是好词,谁让杨广把老爸留下的大好江山给折腾没了,自己成了末代皇帝呢?(形式上讲,杨广之后隋朝还有两个小皇帝,但那都是战乱时候被作为傀儡用的,一般都认为隋朝是二世而亡)


杨广这个人很复杂,我想了半天,觉得只能用“不同于常人”来形容他。我们来看看他都干过什么事。


杨广是有能力的,隋代北周,南下灭陈,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立有军功,之后驻扎江南,在地方治理上也搞得不错,赢的了良好的名声。说他不同于常人,首先是他特别善于隐忍和表演,杨坚崇尚俭朴,杨广平时表现的就特别朴素,从不穿好衣服,有一次皇帝皇后到杨广家里做客,发现他家的乐器长久不用,都积满了灰尘,杨坚非常高兴。杨广的妈妈独孤皇后其他方面都好,就是爱吃醋,最讨厌男人宠爱姬妾,杨坚的孩子都是独孤皇后生的,这在皇帝里面也算是特例了。于是杨广就故意冷落自己的姬妾,这又讨得了皇后的喜爱。这样的表演杨广坚持了十几年。


杨广是老二,太子杨勇就很没眼力价,他生活谈不上奢侈,但肯定不如杨广节俭,要命的是他宠爱姬妾,冷落妻子,这让老妈独孤皇后极其反感,经常在杨坚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最后终于是杨广顶替了杨勇的太子位置。到了杨坚病重弥留之际,杨广的真面目暴露了,史书记载他调戏杨坚的姬妾,并撤走照顾杨坚的宫女太医,让自己的手下服侍杨坚,结果杨坚很快就死了。


杨广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或许是过去十几年的表演把他压抑的太厉害了,即位之后他就变了一个人,奢侈挥霍,任性好色,民间把商纣王、秦始皇、隋炀帝并称,列为三大暴君。


以上关于杨广的描述都有历史记载为依据,但我们要是简单的把杨广视为一个亡国暴君,又过于草率了。关于杨广的主要描述都是唐朝留下的,我们还要考虑到新王朝为了证明自己取代前朝的正义性,可能对末代皇帝进行丑化。此外,之所以说杨广复杂,是因为即便他确实是历史记载中那个暴君形象,他的很多施政措施却又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他的老爸隋文帝。


历史影响


杨广头一份历史功劳是开创了科举制,科举制真正成熟是在唐代,但是杨广确立了它的雏形。科,就是考试的意思,所谓科举,就是指朝廷选拔官员不论出身,凭借的是全国统一的考试,以成绩选拔人才。


这个方法今天看来很正常,但隋之前不是这样的,那时选拔官员的制度是察举制。地方负责考察人才,推荐给中央称为官员。察举制的弊端在于,时间一长,权力容易集中在个别家族手里。比如张三担任某地方的长官,推举了李四去中央做官,李四发展好了,有了推举人才的权力,自然就会格外照顾张三的后代,长此以往,国家权力就慢慢集中到了几个大家族手里,所以才会有类似“四世三公”这样的情况出现。到了西晋东晋,这种弊端已经非常厉害了,只有贵族世家的子弟才有参加察举的资格,也就是说,只有把持政权的那些大家族的孩子才能当官。你想,这些家族的孩子生下来就准备着当大官,可谁知道他们长大了水平能力怎么样呢?我们说汉文明发展到两晋,开始虚弱乏力,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科举制之所以重要,就是引入了竞争,让国家各个阶层的人都有资格加入政府,公务员的质量极大的提高。相对于察举制那种纯粹主观的制度,科举制虽然也有弊端,至少有了客观的标准,可以说是一个公平的办法。用考试的办法在所有国民中间选拔官员,中国是第一个这么干的,其他文明和国家要到很晚才采用这种方法,而且一般都认为是从中国学去的。直到今天,全世界选拔公务员的办法仍然是科举制的思路。杨广时代的科举制虽然还不彻底,是各郡选人来中央参加考试,但他毕竟是科举制的雏形,杨广的贡献是不是很大?


杨广的另一个历史贡献就是题图——大运河。我们知道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主要的江河都是从西往东流,两晋以后,南方经济大发展,而政治中心始终都在北方,于是大量物资需要从南往北运。大量运输最便宜的方法是水运,可是没有南北走向的河道,只能用人推马拉,一个人能挑多少东西?马车拉的多出不少,可是与船相比,那也少得多。而且人和马都是要吃东西的,拉一车粮食从南到北,人吃马喂也就剩不下多少啦。所以有作为的帝王就有了以人力开凿南北河道的想法。


大运河北到北京,南到杭州,又称为京杭大运河。这么巨大的工程不可能是一个朝代完成的,实际上这条运河从春秋时期的吴国就开始开凿了,历代都有类似的工程,但最有规划、最终奠定了大运河规模的就是杨广。



史书上说杨广开凿运河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自己去扬州游玩,我觉得这就有点故意抹黑了。杨广好大喜功是有的,他仗着老爸留下的家业大,几乎和所有的邻邦都开了战,在北方,东北西三个方向都有大规模的战争,开凿南北大运河,主要目的应该还是为了输送物资,支撑战争。


大运河虽然没有科举制那样的世界性影响,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它使得南北交通一下变得通畅而便宜,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唐朝盛世也受益于大运河很多,一直到清朝它还是重要的运输方式。


可是对于杨广,他对大运河的付出和他从大运河得到的相比,就太不划算了。疏通大运河耗费了巨大的人力,加上杨广无休止的对外战争,导致民怨沸腾,到处爆发农民起义,而各处的政治势力趁机崛起,展开了隋朝末年的大混战。


面对战乱,杨广一筹莫展,躲在扬州,每日饮酒取乐,经常看着镜子对别人说:大好头颅,不知被谁斩掉!最后,杨广被手下的叛军缢死。


人们常说“盖棺定论”,就是说人死了,就可以给他的一生下一个准确的评价。可是对隋炀帝杨广来说,盖棺恐怕也很难定论,反对者说他是暴君昏君,支持者说他是有为明君,反对者说他道德败坏,支持者说那是唐代的诬蔑。在没有更多历史证据被发现之前,对他的争议,大概还会持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