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华兴纺织王士合:想第一个“吃螃蟹”还需得力伙伴神助攻! | 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系统实现无人化(四)...

 洸河白兰鸽 2018-09-10

 

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可实现无人化包装。生产品种Modal/JC 14.8 tex筒子纱时,生产速度由每小时30个提高到了60个。整个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控制,与传统纺纱方法相比,能避免工序间人为纱疵、毛羽的产生,质量指标受控稳定。  

 

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在运行的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 


这几年,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纺织”)智能发展的脚步铿锵。在多数纺纱企业对智能化、数字化还持观望态度时,华兴纺织率先建成了全国首条智能纺纱生产线。在华兴纺织看来,纺织业作为传统行业,有着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惟有革新才能实现自我洗礼,惟有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才能提高生产效能,惟有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于是,华兴纺织瞄准智能化发展目标,将科技兴企战略深度融汇在企业成长基因中,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传统纺织企业到拥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智能纺企的华丽转身,率先合作使用青岛环球筒纱智能物流包装系统就是华兴纺织智能化布局的一页重要篇章。


敢为人先的坚持


成立于1987年的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纺织、服装、经贸、物流、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目前拥有纺织基础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两大板块,其中纺织基础产业板块拥有环锭纺纱锭25万锭,气流纺1680头,倍捻线锭4000锭。主导产品为纯棉精梳紧赛纺、紧密纺40支~100支纱。


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在运行的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 


谈起与青岛环球集团最初的合作时,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士合告诉记者:“我们与青岛环球的合作始于2014年的5万锭智能纺工厂建设。一开始,我们一起合作粗纱机及粗细联项目。同年,由于生产发展需要,我们考虑上无人编织袋包装生产线。最初,我们考察了国内及意大利、德国多家纺机企业的包装生产线,但在考察中,我们发现这些生产线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技术难题:一是当时无人生产线仅限于纸箱包装,主要用于出口,而国内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基本采用编织袋包装;二是不能定重控制,国外的生产线大多在线监测重量,不是整数不便于计量,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我们国内按袋记重的习惯;三是当时编织袋生产线至少需要一个人来开口编织袋,还不能实现无人化生产。当与大多数公司谈到我们必须做无人生产线的想法时,大部分企业知难而退,有的企业甚至认为我们的想法不切实际,不可能实现。”


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华兴纺织并未放弃。一个偶然的机会,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传福来华兴纺织交流粗纱机合作事宜,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广敏提到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动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而自动成包是纺纱行业迈向智能化的关键一步。对此观点,赵传福表示认同,同时表示愿意创新尝试。


“尽管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我们心里仍然没有底。于是,在签订合同的两个月后,我们与青岛环球主动联系,想去看看开发的情况。在联系的当晚,我们就匆匆赶到了青岛环球,亲赴试验室观看了试验过程后,我们心里逐渐有了底。”王士合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那之后,华兴纺织多次派技术人员去青岛环球的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生产线试验室,参与了各阶段的开发调试。在生产线安装过程中,青岛环球派出了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研发团队来到华兴纺织进行跟踪调试。


在王士合看来,没有比较,不知优劣。他说:“当初,我们在与环球签订成包线合同时,为保证成功率,也与国内一家知名的公司签订了合同,基本是一样的合作条件。一开始,这家企业也很上心,安排了技术人员测量现场,编制技术方案,可在青岛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体系统上线时,这家企业仍然没有动作,又过了半年,他们主动提出不再承担这项任务。”


合力攻克技术难题


“由于是全国首套,也属于合作开发试验阶段,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刚安装时,设备故障率较高,环球专门组建了调试团队,多位工程师亲自驻扎华兴,与此同时,青岛环球又专门调派人员远程支援,通过一个多月的调试,设备逐步正常稳定。在包装过程中,我们发现捆扎带不紧,影响了包装的外观。通过双方分析,是在捆扎时,捆扎带给编织袋的紧力不够,后来青岛环球增加了预紧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王士合说。


山东华兴集团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正在运行的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 


在双方的努力下,为华兴纺织量身定制的筒纱智能物流包装系统运行正常。该系统可实现无人化包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效解决了筒纱的自动落纱、品种识别、输送、堆栈、拆栈、在线检验、套模、封包、质量检测、贴标、打包、堆垛、仓储的全流程工作;实现了筒纱品种等信息的记忆,分品种集中管理筒纱,便于生产管理;杜绝了人工搬运过程中的污染、错装等质量隐患;实现了筒纱分品种智能周转、智能出入库及信息存储;自动打包减少了人为参与,杜绝了排错、装错等问题。生产品种Modal/JC 14.8 tex筒子纱时,生产速度由每小时30个提高到了60个。整个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化、数字化控制,与传统包装方法相比,能避免工序间人为纱疵、毛羽的产生。产品实现在线监测,可以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质量指标受控稳定。2015年12月,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在山东泰安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使用HICORP筒纱智能物流包装系统后,我们在包装环节用工由12人减少到无人值守,班次由三班两运转变为两班两运转。虽然该智能设备包装材料需求质量高,包装成本由每吨170元提升到180元,但3年时间便可以收回投资。”王士合说。


信任合作通向共赢


多年来,华兴纺织与青岛环球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彼此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王士合说:“在合作时,环球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我们也十分信任环球。多年合作下来,我们认为,青岛环球近些年发展的脚步之所以日益稳健,其一是青岛环球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这说明青岛环球拥有良好的创新氛围;其二是积极改进,青岛环球的总工程师带队深入一线,把客户的难题作为自己的课题,想方设法攻克。为了使华兴纺织成包线保持领先地位,青岛环球在经过两年的优化改造后,主动把最初的个别模块进行了更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环球的售前售后服务、技术支持都十分到位,这令我们非常满意。”


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自从在华兴纺织上线以来,就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众多纺织企业来华兴纺织车间参观,对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褒奖有加。如今,华兴纺织在使用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的过程中,不断有客户和同行企业(约800多家)前来参观,来访的客户和同行企业看到编织袋成包设计独特,从过去至少用一人,到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无人化。


“随着国内纺纱企业转型升级, 自动化程度要提高,特别是还存在梳棉到精梳、并条到粗纱的连接问题,虽然有的通过运输小车实现了连接,但不经济、不实用。不仅如此,设备主要部件要有自检测、自分析、自判断、自修复的智能化功能。”在谈到对环球筒纱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创新与改进和纺纱设备智能化方面突破的意见建议时,王士合表示,希望青岛环球能进一步集成融合,将各设备的信息系统整合到一起,并形成关联和驱动,数据能与智能车间的信息平台无缝对接,数据开放,自动上传。同时也希望青岛环球为客户开发多种配套的实用包装材料,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而在纺纱设备智能化方面,希望能提高自动化程度,解决梳棉到精梳、并条到粗纱的连接问题,做到经济实用;设备主要部件譬如针布、罗拉、皮辊等能检测磨损程度、提醒更换。


“我们正在进行传统设备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与青岛环球合作进行老式粗纱机改造及粗细联改造、自动筒纱成包改造等工作,我们将同心协力,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继续迈进。”王士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