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心未泯 弦外有音 ——高马得的《群英会蒋干中计》赏析

 cxag 2018-09-10


童心未泯 弦外有音

——高马得的《群英会蒋干中计》赏析 


/ 马煜


戏曲绘画多运用夸张、概括、变形的手法进行艺术表现,这其中高马得先生(19192007)的作品特色鲜明,寥寥数笔中透露出画家的童心未泯,细细品读,作品往往又都是弦外有音,让人过目难忘!


我觉得读高马得先生的水墨戏曲绘画之前最好先要看看他的速写,马得先生的速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用笔极简却又非常生动,叶浅予先生曾评价高马得的速写是善于捕捉人物的特殊身份与性格。我们不妨从《蒋干中计》(京剧《蒋干盗书》)这一组速写看起。



这个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自持有谋略的蒋干主动请缨顺说东吴周瑜归降,不想却中计,进了套路,“盗”走了周瑜事先安排好的一封书信,“逃”回曹营,自以为立了大功劳,却不想借曹操之手斩了本方蔡瑁、张允两个水军首领,为赤壁之战曹军的溃败奏响了序曲……京剧舞台上的《群英会》更是家喻户晓,五十年代曾搬上银幕。前辈丑角大师萧长华先生以及弟子孙盛武先生更是把蒋干这个角色演绎成了后辈学习的经典。


高马得先生的这一组速写,突出了角色的鲜活,与学院派的速写大相径庭,却又极具特色,笔墨不多而落笔有神,他很注重人物的开合、呼应。虽然细节少但是很耐看,像蒋干和黄盖这张就很有戏剧性,虽然画家没有具体刻画两人的具体表情,但是通过小与大,曲和直构成的画面我们也能感受出蒋干的阿谀与黄盖的英武。与周瑜的对坐,当周瑜说出“敢莫是做说客”时,蒋干的吃惊和惶恐也是跃然纸上。高马得先生曾说“在舞台上,独角戏的情况较少,多是两三个人,要有呼应。画时,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画家这样的处理就让速写显得弦外有音,回味无穷。



看了高先生的速写,我们再来看看水墨作品——《群英会蒋干中计》,夜静更深,老将军黄盖忽来周瑜大营“秘报”军情,被安排在周瑜大营的蒋干此时已经偷读了那封蔡瑁张允“投诚”的书信,自然是心急火燎,辗转反侧,顺说周瑜根本无法实施,此时蒋干巴不得获取更多的军事情报,他拉开帐帘,专注地侧耳细听,而此时这场戏的“导演”——周瑜 似乎正在低声吩咐黄盖,而眼睛却在关注着大帐中的那位蒋子翼兄,妙趣横生。画面之中蒋干虽然落墨最少,却是主角,憨态淋漓,仔细读来甚至可以猜想到他内心的那种不平静。画家运用没骨与勾线分别处理这三个人物,把蒋干的位置提高以便突出画面的主题,层次分明。方成先生曾说:“高马得画的是简笔戏剧人物,只寥寥数笔便形神具备,情趣盎然,非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过硬的笔墨功夫是画不出来的……”



 二十世戏曲人物题材绘画有一位大师叫关良,影响很大,我们都说关良先生的绘画具有天真性,其实我看到关良先生的线是迟涩的,甚至有一些凝重的感觉,他是学西画的,吞食了西方的野兽主义(马蒂斯),一斧无痕地化为中国水墨语言,非常难得,学术性更强。而高马得先生的绘画用笔偏重洒脱,更见童心未泯,读他的绘画轻松而又有趣。关良先生十分注重戏曲人物眼神的刻画,往往用焦墨点睛,与八大(清 朱耷)有些相似,相比之下,高先生则注重人物的姿态,画面更有动感。


高先生是画漫画起家的,除了漫画、戏曲题材,他还绘制了大量的儿童读物,《东郭先生》、《三借芭蕉扇》、《宝葫芦》、《三打白骨精》等等都是以神写形,不仅影响了我这一代,也影响了我的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