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QuanLiRen2016 2018-09-10

上半年,我国冷藏车市场增量十分可观,冷藏车增长量约为18200台,同比增长26.6%。其中,轻型冷藏车增长约11640台,重型冷藏车增长约3750台(含半挂车冷藏车约200台),中型冷藏车约810台,客厢式冷藏车约2000台。增长量从3月份开始攀升,5月份达到峰值。

从区域增长情况来看,华东地区占据首位,占全国总量的35%;从各车型的增长来看,轻型冷藏车增长最快,上半年同比增长48.48%。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8年1-6月份全国冷藏车增长情况


01

华东地区冷藏车增量居全国首位


我国冷链物流一直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特性,华东、华南地区冷链需求旺盛,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冷链发展薄弱,从上半年冷藏车增长情况来看,冷藏车区域增长特点与此基本一致,但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增速较往年有明显提升,同比增长20%。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一直是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最为旺盛的区域,华东包含了蔬菜种植交易、肉类生产大省-山东;高端食品消费集中地-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型城市。上半年,华东地区冷藏车同比增长29%,继续领跑全国,约占全国总量的35%。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七大区域冷藏车增长情况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七大区域增量冷藏车占比情况


具体到各省份的增长情况来看,山东、广东、北京、河南、江苏位居全五,其中山东上半年冷藏车增长量超过1500台,以重型冷藏车为主;与山东类似,河南地区重型冷藏车占比同样较高。从两省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山东、河南均属于冷冻冷藏食品生产大省,大量肉类、蔬菜等产品从产地出发,运往上海、北京等消费城市,对于重型冷藏车需求旺盛。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8年上半年冷藏车增量排名前十的省份


02

轻型冷藏车增长迅速

从上半年增量冷藏车的车型来看,轻型冷藏车强势增长,增速高达48.48%,重型冷藏车增量同样可观,增速达到23.95%,中型冷藏车则加速萎缩,持续出现负增长,增量下跌了近15个百分点,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末端配送的客厢式冷藏车稳步增长,同比增长17.93%。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8年上半年不同车型冷藏车增长情况

生鲜零售领域消费升级是推动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冷藏车车型占比的变化,同样与此密切相关。

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零售的出现,改变了生鲜产品的传统流通模式,订单碎片化趋势增强,冷链末端配送需求明显增加,拉动了轻型冷藏车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生鲜产品流通模式变化以及国家对道路运输超载超限治理力度的加大,对重型冷藏车的增长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冷藏车的车型配比呈哑铃型分布。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03

环保压力促使新能源冷藏车快速增长

环境问题日益升温促使我国机动车排放国标一升再升,2017年元月一日,国五标准正式实施,距离2020年国六标准实施也仅一年有余。

从2018年上半年已售冷藏车的排放标准情况来看,国五底盘占据主体,占比超过80%;另一方面,新能源冷藏车逐步走向市场应用,2018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冷藏车增长128台,而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7台,同比增长高达653%。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8年上半年新增冷藏车中国四、国五

及新能源车占比增长情况

回顾2017年全国新能源冷藏车增长情况会发现,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冷藏车销量呈倍速增长,全年增长量为637台。

地方性新能源汽车政策是影响新能源冷藏车产销量的根本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先后发布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在购车补贴、路权方面给予了新能源车辆大力支持。为此,从2017年新能源冷藏车增量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到,上海、深圳、成都三市新能源冷藏车合计增加507台,占全国总量的79.6%。


2018年上半年国内冷藏车行业分析


2017年上海、深圳、成都三市

新能源冷藏车增长与占比情况


随着国六标准实施日期的临近,货运车辆主机厂商面临全面的技术升级,必将推高车辆购置成本,中低端车型在国六阶段的成本提升明显,这将进一步推高新能源汽车在中低端车型中的渗透率,城市配送车辆特别是特定场景应用的货运车辆的新能源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数据整理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车辆认证中心

数据支持:北京真冷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