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源一流--越剧发展的“基因”(越剧知识整理5)

 江山携手 2018-09-10

     一个剧种,尤其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剧种,可以视作有生命的活体。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过程。  越剧从其前身――曲艺形态的叙述体的唱书,到初具戏曲形态的代言体的"小歌班"是一次质的飞跃。从简陋的"小歌班""绍兴文戏"具备了板腔体戏曲的基本特征。女班的出现和崛起,使越剧成为戏曲中唯一一个以女演员为主体的剧种,具有了独特的风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进行的越剧改革,使剧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建国后越剧有了前面提高,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越剧从一个不起眼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各方面都很简陋的地方小剧种,发展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剧种,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这在中国戏曲中是一个引人瞩目更耐人寻味的现象。
  它为什么会发展这样快?既有外部原因,有特定的社会条件和历史机遇,又有内部的原因,这就是善于吸收,勇于创新,通过不断的自我调整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条件,并且把自身的劣势通过与外界的交互作用化为自身的优势。

    越剧历史短、家底薄,没有多少积累,没有多少看家本领,这是劣势,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没有包袱,没有清规戒律,肯大胆吸收外来的营养丰富自己加以消化,化为自己的血肉并变成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基因"
  对越剧发展规律的考察,可以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现代自然科学基因研究的成果和走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可以参考借鉴。
  基因指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生物的一切性状几乎都是许多基因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家根据基因组成的差异和基因活动方式的不同,在实践中有许多的发明创造。水稻育种专家排出了水稻基因组的框架序列图,使人能以全新的"分子"眼光重新认识水稻的许多特性,并在传统的杂交育种外,创造出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育种;医药学家更多了解疾病的基因因素,研究和开发出一批新药,在治疗绝症方面有重大突破。
  当然,艺术与自然科学不同,它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完全数字化、公式化、定量化和很大程度上的价值中立。但是,借鉴基因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剧种同样存在着"基因"这些"基因"是剧种中相对稳定的要素,携带并传递着剧种的遗传信息,直接关系着剧种的性状、特点、功能;它们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生着变异,促使剧种发展变化,吐故纳新。我们不是经常讨论越剧发展中,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哪些是比较稳定的,哪些是应该而且可以改变的吗?从"基因"的角度考察,就比较容易清楚了。
  越剧的"基因"可以用"三源一流"来概括"三源"就是民间文化、古典文化、现代文化"一流"就是四十年代开始的越剧全面改革。"三源"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从发展的时序来说,先有民间文化基因,而后吸收古典文化、现代文化基因;从成熟形态看,尽管不同剧目各有侧重,但三种基因一直并存。而越剧改革体现的编、导、演、音、美融为一体的艺术机制、强调整体性的艺术结构和不断创新的精神,赋予越剧新的形态和活力"三源一流"值得分别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