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黄蜡石配座 喜欢黄蜡石的朋友都知道,黄蜡石的赏玩与底座的搭配几乎是不可分割的,无论是观赏类的原石,还是雕刻加工后的摆件作品,都需要配置底座,石与座可谓是个整体,其关系非常微妙。 配座的作用有二 一是固定石头,配上底座能弥补观赏石底部的不平、无法置稳的缺憾,便于观赏; 二是烘托石头的美感,通过底座的合理搭配,能衬托出观赏石的美观。 黄蜡石产自江河,块头适中,以居家摆设为主,基座多为木质加工底座,也有用根雕等材质制作。制作木质底座一般要经过以下几道工序: 一是选材,用材多为硬质木材,如樟木、黑檀、酸枝等; 二是镂底,也就是挖座坑,根据黄蜡石摆放位置在底座上挖出座坑,以使黄蜡石摆放稳固; 三是修饰,将底座修平、修方、修圆或雕刻成纹理、树枝、花鸟等,以烘托黄蜡石主题; 四是给底座打磨、上漆,使底座变得光滑、典雅。 黄蜡石配座要遵循“顺其自然、巧夺天工、相得益彰、不喧宾夺主”的原则。底座配置可以根据其本身的欣赏、艺术、经济价值进行选择,一般的黄蜡石配个普通平板底座即可,木质材料可以选择樟木等相对普通的木头,这样成本相对较低,化个几十块钱就能把石头固定,便于欣赏而又不浪费。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块好的黄蜡石观赏石或雕件(摆件)作品,底座的配置就比较讲究,用材和工艺要求相对要高,一般要求红木材质,款式可以根据石形选择圆形、方形、矩形、梯形等形状,纹饰的表达也有卷草纹、穿带云纹、水浪纹、鼓钉纹等多种,并注重角度、大小、入榫、厚薄、比例、高度、平衡、稳定、工艺等细节。 底座的大小要与石体相称,总的要求是比例协调、稳重端庄,不能“头重脚轻”;修饰要因石制宜,或简约,配以流畅的简单线条,或复杂,雕刻成各种纹饰和树枝、花鸟等,但要搭配得当,不能“喧宾夺主”;工艺要精致、精美,忌粗制笨拙。个头较大的精品黄蜡石,还可以专门配个案几,以衬托出它的观赏性。 十、黄蜡石赏玩 一、画面石 画面石也称图案石,是指石体上具有天然山水、人物、鱼虫花鸟或其他景物图案的观赏石。它由不同颜色、不同物质形成的点、线、面组合而成,以清晰、漂亮的纹理、图案为主要特征,常在石面上构成艺术图案,与传统绘画、摄影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蜡石中也不乏画面石,其中彩蜡是一个代表性石种。其石质坚硬,石肤光洁,纹理图案和颜色丰富,画面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相间,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煞是好看。 彩蜡是一种优质画面石。它始于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成于长期的河水、泥沙冲刷和多种矿物元素的渗透、浸染,平面图案往往是由氧化铁、氧化锰等物质沿着岩石的裂隙、层理和裂理浸染胶结而成,以石表图案居多,也有一部分色彩深入肌理,剖面多能发现图案。 它“形、质、色、纹”兼备,石形以扁平状居多,石面平整,石质坚硬致密,石肤光滑、细腻,呈不透明或微透明状,少部分达到玉石质地。纹理以彩纹居多,图案清晰,形象逼真,意境优美。 彩蜡是天然的水墨丹青。在各种画面石中,彩蜡在颜色、光泽、对比度等方面具有优势,其色彩丰富,由红、黄、绿等多种颜色组成,以红色为主色调,底色多呈黄色或黄褐色,色相亮丽,层次分明,对比度高,是一种彩色画面石。 而且构图多样,画面丰富多彩,有的惜墨如金,仅仅是简单的红点或线条,但清新明快,意韵深邃,空间感、韵律感强,有一种清雅脱俗之美,给人留下无限遐想;有的则浓墨重彩,色彩斑斓绚烂,引人走进梦幻般的世界。 二、纹理石 纹理石是指具有清晰、美观纹带构造的观赏石,按照观赏石分类,纹理石与画面石、文字石同属图纹石。 观赏石表皮显露出的纹理,主要有色彩纹、凹凸纹和裂隙纹三种纹式,按形成原因又分为原生纹理和次生纹理。石纹的存在形式,有的是存在于表层或外皮的“石表纹”,也有的是来自内部的“石体纹”。 黄蜡石的纹理诡谲多变,丰富生动,往往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各种图案。它主要是在成岩时期原生或岩石受矿液浸染而成,也有在岩石后期的风化、蚀变、碰撞、矿物填充、水冲等作用所形成。 黄蜡石的画面石(彩蜡),主要以色彩纹理形式表现,除彩蜡之外,黄蜡石的纹理还以凹凸纹和裂隙纹两种形式大量存在。 凹凸纹。指表皮由不同物质成分、不同组构所显现出来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花纹、斑块、纹络等图案,其纹理一般是岩石中的叠层构造受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矿物颗粒、色彩等方面的差异形成。按形体相似程度,主要有鱼籽纹、金钱纹、珍珠纹、鱼鳞纹、金印纹、竹叶纹、稻草纹等。如珍珠纹,表皮石珠晶莹剔透,形体饱满,分布均匀,皮色多呈白色,少数明黄或红色。 裂隙纹。指石表深陷露出裂隙,多为原生纹理,也有受撞击、冲刷次生形成,如鸡爪纹、刀砍纹、哥窑纹等。也指原石裂隙经长期的矿物质充填形成的细脉,石纹多高出石面(也叫水线),触之有突出感。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纹理,如:蜂窝纹,水冲纹,荔枝皮纹,鸡爪纹,玫瑰纹,草花纹,鱼籽纹,鸟巢纹,沙漠纹,钟乳纹,蝙蝠纹,凝结纹,弹子纹,腾云纹,交错纹,树皮纹等。 三、色质石 所谓色质石是指以色彩、光泽和质地为主要审美要素,而形态和纹理在鉴赏中处于次要地位的观赏石。 在色质石鉴评标准中,质地、色泽的权重最大,占40%,且对质、色的要求也高,要求实体致密、温润,石肤细腻,表面光洁、无瑕疵,色彩靓丽,光泽感强,协调性好。 黄蜡石在质地和颜色方面很具优势,有一部分呈玉石质地,为雕刻上等玉料,但料石中的黄蜡石有一部分常作原石赏玩,这也属观赏石中的“色质石”,玩点是它的质地、色泽及完好品相。 黄蜡石质地坚硬,致密性高,硬度与翡翠相当。多数呈蜡状、油脂光泽,石肤细腻,石体表面光洁润泽,对光反应敏感。而且颜色丰富,以黄红两色为主色调,兼有粉色、绿色、黑色、浅蓝、浅灰、白色、紫罗兰等多种颜色,其中红黄两色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主色调,寓意喜庆和富贵吉祥,深受大家喜爱。 观赏石的色泽美与实质的致密程度是密不可分的。黄蜡石色与质相得益彰,完美结合,艳丽的色泽和玉润的质地迎合了色泽石的鉴评要求,是一种上品色质石。 黄蜡石色泽石或秀丽雅致,或热情奔放,温润如玉的质感和艳丽色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有一种迫切触摸的冲动。 四、文字石 文字石是指由不同色彩的条纹、条带或斑块形成字符或文字的观赏石。 黄蜡石中也有文字石,其构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由石肤上的色差构成,多为条带状形成的文字或字符,表面没有凹凸感,系平纹; 二是在石表上存在的石英脉,石肤有凹凸,多为凸出纹。 鉴别文字石的好坏,最主要的是看它所呈现出的文字,看图案与文字的相似程度和色差对比情况,如果图案呈现的文字与文字字体逼真,字体与底色反差大,在石体的位置适中,图面比例协调,那该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文字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始于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此后6000多年,文字也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七种字体的演变,汉子书法成为汉族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黄蜡石上镌刻了各种各样神奇的文字。有的象甲骨,形象生动;有的如草书,笔画老练干劲,飘逸洒脱;有的笔法雄浑,庄重有力;有的色调明快,对比鲜明;有的寓意深刻,韵味十足。 五、造型石 造型石也叫象形石,通常是指天然形成、造型奇特的岩石、矿物和化石。它以形态为主要特征,是奇石中最常见的类型。 黄蜡石的造型石,是岩石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搬运碰撞而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黄蜡石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示在世人面前,似山水,似人物,似鸟兽,千姿百态,造型逼真,使人浮想联翩。其造型有的凹凸不平,起伏松弛;有的身含洞眼,别有洞天;有的千疮百孔,岁月沧桑;有的刚硬苗条,棱角毕现;有的玲珑剔透,秀气通灵;有的丑而又陋,千奇百怪。 黄蜡石的造型特点是“形”,所以赏玩黄蜡石造型石一定要注重它的形态,赏其貌,求其形。 一是看它的造型是否奇特、逼真,石体的表象特征与具体的物体相似程度如何?比例是否协调? 二是看形象是否生动?观之是否产生动感?是否形神兼备? 三是体量是否适中?石体是否完整、饱满?有无人工修饰?四是看是否有寓意?寓意是否深刻?如果符合上述条件,肯定是一块上乘的黄蜡石观赏石。 除了造型奇特逼真外,赏玩黄蜡石还要考虑它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看看石体是否致密、细腻,石肤是否光洁?看色泽是否柔顺协调、色调反差适度?看纹理是否清晰、自然流畅?如果黄蜡石的形神兼备,并符合“质、色、纹”鉴赏要素,那将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待续 特别鸣谢:本文由黄蜡石联盟“中华黄蜡石”文燕女士组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