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古籍经典选录——明·李中梓《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

 wyfx100 2018-09-11

古称乙癸同源,肾肝同治,其说何?


盖火分君相君火者,居上而主静;相火者,居乎下而主动。君火唯一心主是也相火有二,乃肾与肝肾应北方壬癸,于卦为坎,于象为龙,龙潜海底,龙起而火随之肝应东方甲乙,于卦为震,于象为雷,雷藏泽中,雷起而火随之。


泽也,海也,莫非水也,莫非下也,故曰乙癸同源。东方之木,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北方之水,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至春升,龙不现则雷无声,及其秋降,未收则龙不藏但使龙归海底,必无迅发之雷但使雷藏泽中,必无飞腾之龙故曰肾肝同治。


东方者,天地之春也,勾萌甲,气满乾坤在人为怒怒则气上,而居七情之升在天为风,风则气鼓,而为百病之长怒而补之,将逆而有壅绝之忧风而补之,将满而有胀闷之患矣。北方者,天地之冬也,草黄落,六萧条在人为恐,恐则气下,而居七情之降在天为寒,寒则气惨,而为万象之衰恐而泻之,将怯而有颠仆之虞寒而泻之,将空而有涸竭之害矣。


    然木既无虚,又言补肝者,肝气不可犯,肝血自当养也。血不足者濡之,水之属也,壮水之源,木赖以荣水既无实,又言泻肾者,肾阴不可亏,而肾气不可亢也气有余者伐之木之属也,伐木之干,水赖以安。夫一补一,气血攸分即补,水木总之,相火易上,身中所苦,木所以降气,补水所以制火,气即火,火即气,同物而异名也。故知气有余便是火者,愈知乙癸同源之矣。


注:本文选摘自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