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不少媒体说滴滴夜间停运后打车难,刚巧晚上试了下。 ------打车经过----- 23点出门,本想直接路边拦车的,(平常打车少,手机里也只下了滴滴app)。 站了5分钟,路过的出租全都载客,大概5、6辆; 此刻开始慌了(没错耐心消耗的就是这么快),用嘀嗒的小程序叫了出租车;时间又过去了10分钟…… 嘀嗒一直没派司机,我又开始慌了……边等边下载了嘀嗒app app和小程序是同步的,下载app后直接显示了当前等待,然后…迅速给派了车! 23点18分,司机接单了。7分钟后,我终于坐上了出租。 在等司机来接我的过程中,大概3、4辆空的出租车从我面前呼啸而过,我的心情……比吃了X还难受。 -----司机骂滴滴的两大理由---- 我刚坐上车,司机立马丢过来一个话头。 “没了滴滴,你们打车也不影响的哈。” 对于一个等待了25分钟的人,我说得出“不”吗?说不出。 “以前我用滴滴,一般10分钟以内就坐上了。”我指非恶劣天气。 显然我的答案不合出租师傅心意,当然他也并不在意。自顾自地开始细数滴滴的几宗罪: 1.压榨出租师傅的生存空间。 “滴滴不要脸,我们一到晚上9点都没单子的。明明车是空的,用滴滴就是叫不到,系统会提醒你没出租不如打快车,还便宜。最后逼得我们出租晚上都只能去机场,所以市内车少。” 2.滴滴创造了虚假需求。 “你知道全上海有多少滴滴车吗,50万辆。出租呢,5.5万。这个数字是根据人口配比来的。没有滴滴之前,很多人根本不打车的,出门坐公交地铁就够的。但滴滴烧钱,性价比比地铁还便宜,养成了大家的虚假需求,造成了需大于求的假象。现在习惯了打车,大家又不愿回去坐地铁了。”(数字来自司机师傅,懒得查证了。) 3.别说停运了,我们巴不得滴滴下架。 “你看坐我们的车,我一边聊天一边能把你安全送到。坐滴滴,你敢和司机聊吗?(不得不说,师傅是看新闻的人)而且,很多滴滴司机根本不认路,还要你们(乘客)帮忙看路,经常带你们各种绕路。这些人搞乱了市场。” 4.滴滴惯养了出租司机 我在过程中插话说了句,我听到的大家对出租车的意见很多是招手不停、挑客。 师傅:“就是滴滴害的。五六年前,出租师傅哪里挑客,都是有谁拉谁。滴滴可以看目的地,可以自己选,有的人就不在路边停,专跑远的单啊。包括我自己,现在也挑客啊,以前从不挑的……” 说到这儿,我已经到了目的地。 趁着支付的空档儿,我问了最后一句, “那滴滴有让您赚得更多啊?” “没有。”师傅很斩钉截铁地回了我。 ----结语----- 我几乎是没有加工地呈现了师傅的话,并不代表我认同他的观点。听多了媒体怎么看滴滴这事,换个角度也不错。 主要还是师傅挺能说。 对了,这段对话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久。全程车费30块,8折券后24,现在app里还躺着9张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