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种常见的心理陷阱

 快乐英平 2018-09-11

内容来源:“我们的思维,总是会受到一些心理陷阱的影响,进而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湛庐文化,(ID:cheerspubulishing),内容由《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整理而成。笔记侠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作者简介:罗伯特·西奥迪尼,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Regents Professor),也是研究生特聘教授。【整理编辑:时英平】

笔记君说:

在起雾的日子里,周围的景物就变得模糊起来,一切似乎都比平时远了许多。

实际上,这些景物,都在原地没有移动,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就像我们的思维一样,总是会受到一些心理陷阱的影响,这些陷阱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以下enjoy~  

请试想一下,你是否有过以下这样的体验: 

为了维持你在别人眼中的优秀,你对所有可以让你形象变好的事情很上心;

在别人身上发生的事,当在自己的身上发生时,你会另有一套解释机制;

越是觉得孤独,越是没朋友;越没朋友,越害怕孤独;

即便是恋爱,你也需要一种刺激,才能证明你爱着对方

…… 

身处上面的某种情境时,你可能不会想那么多。

因为这就是日常生活中你反复经历的事情,你不必怀疑它们存在的合理性,也不会深思,这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心理陷阱最大的危险之处在于——不易察觉。

 再想象一下,当你掉入陷阱之后,是什么感觉?你的视线范围会受到限制,你的行为动作也会受到限制,对吗?

所以,掉入陷阱之后,你的视野会变得狭窄,你的行为会变得小心翼翼,你的动作会变得局促。

这个时候的你,看不清事实,也理不清思绪,当然,也就做不出合适的决策。

 今天,笔记君整理了常见6种心理陷阱,看看你都掉进去了吗?

只有当你了解它们、感知它们,同时知道它们什么情况下会对你起作用,你才能有效地避免心理陷阱。  

一、优秀陷阱:越想成功,越难出众

每个人都希望表现自己的出色能力。

所以会通过使用舞台表演、能力宣告、使用外部标志以及制造借口或宣告障碍。

但这种强烈的渴望却使我们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了一些反而阻碍我们出色表现的行为,出现“自我阻碍”现象。

比如,选择一个无法达到的目标,这个高目标就是一个阻碍。

要是他们在有所阻碍的情况下依旧成功了,人们就会很合理地得出结论,他们是优秀的;

如果他们失败了,人们也会很合理地推断是这些障碍导致了失败。

不论哪种情况,自我妨碍者都可以维持一个能力出色的公众和自我形象。

 那些曾经有过卓越表现的人更容易形成自我阻碍,他们担心过去的成功所建立起来的自我和公众自尊会瓦解。

有时候,设置阻碍会逐渐演变为放弃努力,比如在学习时故意听吵闹、分心的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于自我妨碍的人也将表现出很多的健康问题。

人们会做那么多事情来破坏他们未来的成就和更好的形象,恰恰是因为他们非常在意自己能否表现出一个能力出色的形象,看上去有些荒谬却非常普遍。

  ▶笔记君:“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还是有些道理的。”

   二、责任陷阱:怪人品还是怪环境?

如果你回到公寓,看到你的新室友正朝她的父亲大喊大叫时,你会怎么想?

人们的第一反应一般会是:“天哪,Ta也太没教养了。”而实际上,室友的爸爸刚刚妄加批评了她的男朋友。

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别人的行为源自于他们的人格特点,而低估了情境因素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

事情到了我们自己身上就不同了,我们常将行动的产生归结于外部因素。社会心理学家把它称为基本归因错误。

为什么会这样呢?

总的来说,假定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影响了他的行为要容易得多。而且这种推理是无意识的,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故意的这么想别人。

基本归因错误发生在熟人身上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

比如男孩约会迟到了,女孩就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在乎我,其实男孩只是刚刚被堵在了路上。

三、孤独陷阱:越孤单,越没朋友可交

仔细回想上个月,你与自己的亲密伙伴有多少次满意的交流?

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或许你要思考很久:

你可能觉得自己没有所谓的“亲密伙伴”,或者你跟这个所谓的“亲密伙伴”今天早上有过不愉快的争吵,Ta怎么能算是你的“亲密伙伴”……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孤独会同时赶走社会支持,形成孤独的自我助长循环。

当孤独的人向朋友或者室友寻求帮助时,他们对自己生活负面的关注会疏远那些可以提供支持的人。

当孤独的人和其他人在一起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会让他们看起来没有吸引力。 

与不孤独的人相比,孤独的人也会更多地谈论自己、更频繁地转换话题、更少问谈话对方问题。

更糟的是,孤独的人对自己和他人存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与其他人交谈之后,孤独的人评价自己和他人会更加负向,对再见到对方的兴趣也不大。

即使谈话对方对他们的知觉是正向的,孤独的人也会觉得自己的表现很差,之后会离开交流情境。

 那么如果身陷这种自我助长的循环中,我们能做什么呢?

如果他人试着给你支持,我们不应该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的生活来挫败他人。

相反,你可以在谈话时多问对方问题,且对他们的长处给予反馈,并提供给他们有用的资源或信息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与你交往。

    四、爱情陷阱:你爱的不是Ta而是你的心跳

如果你想让新的约会对象产生浪漫激情,带这个人去看恐怖电影是否能达到目的呢?答案是,这或许可以。

有几个研究表明,任何唤起情境(爱、害怕或者兴奋,依据你经历的唤起情景)都能产生浪漫激情。

比如,对电击产生的恐惧、坐过山车或者站在岩石峡谷中摇摆的吊桥上,都可以提升容貌出众的陌生人的浪漫吸引力。

 根据爱情双因素理论,爱情,像其他情绪一样,包括一般的生理唤起(快速心跳)和一个标签(爱)。

当情境中的唤起被误以为是潜在的恋人所引发的时,任何唤起情境都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激情反应。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正爱一个人,最好还是避开自己兴奋的时候吧。

   六、偏见陷阱:我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人们普遍认为欧洲人热情奔放,亚洲人含蓄内敛,这是我们对于特定群体所持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通常来说没有什么危害,但当某一个群体的负向刻板印象被公开时,他们通常更加难以表现出自己的潜在水平。

社会心理学家称之为“刻板印象威胁”。

 在一项研究中,黑人学生和白人学生共同参加了一个考试,在正常情况下,双方均表现良好;

而在要求被试在考试前报告自己的种族,令种族的显著性增强的情况下,黑人学生的表现不如白人学生。

再比如,当性别信息被强调的时候,女性在数学测验中的表现比起当性别信息没有被强调的时候更差。 

刻板印象威胁产生的原因在于,它会使唤醒水平、心理负担、沮丧情绪以及负向想法得到增强。

同时,它还会降低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工作记忆的容量。

减轻这一威胁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一个人了解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额外的努力锻炼而得到提高。

研究者通过向女性被试列举一些在建筑、医药以及相关领域中的成功女性的例子;

从而消除了女性在“数学方面表现较差”的负向刻板印象,使女性在数学测验中的表现较优秀。

   六、群体陷阱:一群人不如一个人

当一群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可能会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就是说,经过讨论,群体成员的平均判断会比讨论之前更加极端。

如果团体的大部分成员最初支持某种选择,团体的讨论仅仅是对此观点加以强化,而不是找到问题最佳答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你可能会听到更多大部分人所支持的论点的证据。如果其中一些论据可能对你来说是有说服力且新奇的,因此你将被推向支持方的阵地。

此外,如果你喜欢群体成员且有动力去赢得他们积极的尊重,你可能会倾向于让你的判断与他们一致,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社会指责。

 我们理想化地认为法庭陪审团的裁决会经过群体讨论后做出,但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通常在商讨开始之前就已经决定。

当陪审员群体最初就共享了一种态度偏好时,群体的最后裁决很可能就会无异议地向这个方向发展。

只有当持有不同意见的少数人坚持己见并提供有力的证据时,才可能弱化群体的极化。

我们的大脑总是在不停的思考着,而以上这些心理陷阱,利用了大脑惯常性思考方式,所以会在我们做决定的时候,扭曲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而且,越是复杂和重要的决策,越是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我们受到心理陷阱的影响越大,越有可能在选择过程中被扭曲。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测试和验证我们自己的想法。

假设你认为A事件在某种情况下的发生概率为30%,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踪其他类似的事情,看看你认为有30%的可能性发生的事情,有多少是符合你的推测的。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修正,你就能逐渐发现自己容易受到哪些思维陷阱的影响,也能逐步提升自己看问题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推荐语:

《西奥迪尼社会心理学》是一本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指南书。

它代表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范式:不再单纯解释现象,而是试图探索社会现象背后、以人类目标需求为基础的行为机制。

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的兄弟教材,实际上,津巴多和西奥蒂尼私下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了解你的行为、他人的行为背后的意义。

就像作者本人所说,社会心理学不仅可以是“地球上最炫目的演出”,也可以是最宏伟的故事——激动人心、有条有理,又饱含深义,我们总能在其中产生共鸣。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6种常见的心理陷阱。

1.优秀陷阱:越想成功,越难出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于自我妨碍的人也将表现出很多的健康问题。

2.责任陷阱:怪人品还是怪环境?

人们倾向于认为别人的行为源自于他们的人格特点,而低估了情境因素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

3.孤独陷阱:越孤单,越没朋友可交

孤独会同时赶走社会支持,形成孤独的自我助长循环

4.爱情陷阱:你爱的不是Ta而是你的心跳

任何唤起情境(爱、害怕或者兴奋,依据你经历的唤起情景)都能产生浪漫激情

5.偏见陷阱:我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刻板印象威胁产生的原因在于它会降低人们的努力程度和工作记忆的容量。

6.群体陷阱:一群人不如一个人

当一群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可能会产生“群体极化”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