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汉语语言单位划分
2018-09-11 | 阅:  转:  |  分享 
  
汉语语言单位划分浅议

【摘要】关于语言单位划分的问题,西方语言学界主张分为语素、词、词组、句子四级,这历来为我国学者所采用。然而汉语作为与语法型语言对立的语义型语言,起结构单位与印欧语系语言是颇有不同的。本文立足于汉语本体,从徐通锵先生所提出的字本位理论角度,对汉语的结构单位划分做一个简单梳理,并将汉语语法单位划分为字、词、块、句四级。

一、原有划分情况所存在的问题

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西方语言学界的成果为我国学者所大量借鉴。关于语言单位的划分,西方学者以印欧语为语言事实,划分出语素、词、词组和句子四级。作为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很自然地,我们也将汉语的结构单位划分为这四级,尤其是在语法学界,这样的划分已成为经典。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四个概念的定义:

语素:语言当中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词:语言当中有意义的能够独立应用的最小单位;

词组:词和词组合起来的,意义大于词而作用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句子: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具有一定感情的,具有句调的语言单位。

首先来看语素本身,定义中强调“最小的”和“有意义”。何为最小的呢?在汉语当中,通常的理解为一个音节或者一个汉字。但遇到如彷徨、犹豫、仿佛这些连绵词或者西瓜、苹果、番茄这些外来词,这里面的每个字又不能为成为一个语素了,而是其整体作为一个语素。这样一来,一种理论缺乏彻底性,而又没有任何补充说明,就显得颇为让人质疑。再次,语素的归并也同样存在问题,花销、花费、花钱中的“花”被认作是一个语素,而“牡丹花”“花蕊”“花骨朵”中的花,被认为是另一个语素,同一个语音形式,通一个汉字形体来表示,却被认为是两个语素,生生割裂其中的联系,这也让人不能信服。

作为结构最底层的语素没有定义清楚,其实质没有说明白,那么建立在其上的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自然也就不符合汉语的事实了。



如何解决呢,针对上述问题,徐通锵先生提出了“字本位”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气候诸家字本位学者也或多或少地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评议。

二、各家字本位学者的看法

徐通锵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应该是字,而不是语素,字与语素有如下区别:

1.语素是着眼于语法层面的线性单位,而字是非线性单位;

2.语素不是天然的单位,而字是天然的单位;

3.语素不是该语言各个层面的交汇点,而字却是。

在此基础上,徐通锵提出了将汉语结构单位划分为:字一辞一块一读—句。字是一个音节一个概念一个形体的这个东西,具有三位一体的属性。口说是一个音节、书写是一个形体、同时表达一个概念。字以上是辞,辞是指那些作用相当于字并且凝固性非常强的单位。辞以上是块,块是根据实际需要临时组织起来的字组,其凝固性远不如辞,且通常具有块标记。读是从小学术语中的“句读”思想提炼出来的,语义上大于块而小于句,不能表达完整概念。句则有完整的句调,将一个话题论述地相对完整。

在此之后,多家学者对此问题有不同看法,下面一一列出:

从这里看出,各家虽然都认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字,但在字和句中间的这几级单位的划分中,还是有一些差异的。

三、汉语语亩单位划分的重建

那么,汉语的结构单位究竟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尊重各位学者的看法,将字划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并对于字的内涵,作以下阐述:

1.在汉语当中,字并不仅仅是转写语言的书写符号,它是汉人认知世界的工具,是汉人的第二语言,作为“一个音节一个概念一个形体”的字,具有三位一体的属性,即是视觉符号,又是听觉符号;

2.有极少量汉字,诸如蜘、苹、彷、蝴等字,这些字要么是连绵字所衍生的一个音节,要么是对外来词的音译转写,不具有意义,这样的字,只是一个音节一个汉字,没有对应的概念,但必须说明这些字是极少数的;

3.在上古时期一个字对应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即具有心理现实性,也是使用的单位。在中古经历表达一个概念由单音节向双音节的转变之后,在使用中很多字不能单用,但仍具有心理现实性,其原因在于固定词组中单音节字意义的顽固性及汉人历来文字的方式方法。

字以上的单位我们定义为词,其内涵如下:

1.我们所说的“词”,并不等同于英语中的“word”,其内涵和实质大为不同;

2.词在表现形式上,是头上至少两个音节,书写上至少两个形体的字组,而且该字组的意义不能由其中的每个字推测出来;

3.之所以采用“词”而没有用“辞”,是因为前者推行已久,在大众中具有心理现实性,易于接受。

词以上的单位。称为块,其内涵如下:

1.块可以是字和字的组合、字和词的组合、词和词的组合;

2.块的意义可以由组成它的字或词的组合推测出来;

3.通常来讲块具有块标记,常见的有数量字、介字、助字等。

块以上的单位是句,其内涵如下:

1.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有句调;

2.句子的生成靠的是语义的生成,而不是像英语当中靠主谓关系维持,具有开放性;

3.句子的结构为“话题——说明”模式,一个话题讲完了,就是一个句子,没有讲完,有一个停顿,算作一个小句。

到此,将汉语语言单位划分为字一词—块一句四级,可能不甚妥当。作为阶段性的思考写出来,见证于各位方家,只求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潘文国.宇本位与汉语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鲁川.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北京:商务出版社,2001

[4]吕必松.赵淑华.林英贝.组合汉语知识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5]汪平.苏州方言语法引论.语言研究.1997

[6]钟辉.字本位理论语言单位划分研究.2010



























献花(0)
+1
(本文系崤山老乔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