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址 虽说是“足不出户”拍大片的教学,但还是在附近找一处视野开阔,人流稀少,能够看到日出日落的地方进行拍摄吧。住大山里的孩子麻烦爬到山包上,住大海边的孩子麻烦蹲到海滩边,住城市里的孩子麻烦爬到高楼顶。 提前到达,考察现场!!!这一点很重要。拍摄的黄金时间就是日出落前后的1个小时,切勿匆匆达到现场,手忙脚乱地架起设备,调试参数,思考构图,等你调试完成,可能就错过了最好的拍摄时机。 错误示范如下: 这张照片是我在长岛海边拍摄的。整个下午我都在海边晒太阳,想着顺便拍一拍落日。但我没有提前考察周围的环境,等看到这样美好的落日才想起架相机,根本没时间找合适的机位和前景,就匆忙按了快门。结果就有了一张背景完美,前景杂乱的照片。如果我提前找好机位,或许就能逮到一张前景中只有一对恋人的落日剪影,那这张照片就完美了。但是,一切都为时已晚,风光大片只能沦落为一张普通的照片。 2. 器材 虽然我经常提到器材,但器材真的不是摄影最重要的部分。我也并不想在器材方面涉及太多。简单罗列一下:三脚架与快门线(保证稳定性,提供慢速快门选项),GND渐变灰滤镜(压暗天空,减小光比),ND减光镜(提供慢速快门选项)。没有这些也没问题,手持+正确的参数+合理的构图+适当的后期=风光大片。好了,下一条...... 3. 参数 相比器材,参数的设置则重要的多。根据现场光线的情况设置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光圈缩小(f/8-f/22),ISO最低(50-200),快门按需(慢速快门可表现云层或水流的动态)。可以进行多次尝试拍摄,重点是保证天空不要过曝(后期难处理),哪怕是前景欠曝,后期也能拉回来,过曝是很难处理的情况。可以通过相机的曝光补偿旋钮来调整曝光。 4. 构图 构图是一门学问,具体的构图手法我已经在“胡言乱语概不负责”的摄影小课堂第四课(04):构图篇中提及。 风光摄影中最重要的构图手法是要运用前景。仅仅拍摄日出日落的天空是十分单调和扁平的,如果在照片中加入前景,则能使照片立体丰满起来。前景可以是小船,山峦,礁石,人物等等,但也不能过于杂乱无章。 这张照片就是利用岩石和钓鱼的小孩做为前景,让照片更有意境。 这是一张黄山日出的照片。我没有选择用广角端,以层峦做为前景;而是用了长焦端,让黄山迎客松做为前景,找好一个角度,营造一种日山枝头的感觉。长焦端的另一个作用是制造空间压缩感,拍出更大的太阳。 除了运用前景之外,如果拍摄地恰巧在水边,可以拍摄倒影;剪影也是日出日落很好的表现方式;云层在日出日落时分也会被渲染出不同的效果...... 这张照片要表现的是日落时分,天空颜色的渐变,由金黄至深蓝的过渡。 构图没有固定的章法,学习借鉴优秀作品思路的同时,也不妨开发出一些自己的创意。 5. 耐心 摄影,尤其是风光摄影,是一门慢艺术,一定要有耐心。拍摄日出,除了耐心等待之外,还需要早起的毅力。至于日落的拍摄,则更考验人的耐心。太阳落山并不代表日落的拍摄就结束了,很多惊艳的照片是在太阳落山后的半个小时之间产生的。 我整个傍晚都在沿着哈德逊河散步拍照。随着日落,天空由金黄变为粉色,然后就变成了这样的紫色。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每一分钟的景色都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日落有好几个过程,太阳由黄变红,在水平线上消失,而天空由黄转红或紫,再转深蓝,云层也可能镶上金边。 日落后,天空变成深蓝,曼哈顿的楼群也开始亮起灯光。当日天气阴,风大,云层很厚,我用慢门拍摄,表现出云层的动态。前景有码头,背景是高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