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论|中国历代画论章法选辑(二十)

 老刘tdrhg 2018-09-11

画论|中国历代画论章法选辑(二十)




 画叠嶂层崖,其路径村落寺宇,能分得隐见明白,则不但远近之理了然,且趣味无尽。更能藏处多于露处,趣味愈无尽。盖一层之上更有一层,一层之中复藏一层。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藏得妙时,便使观者不知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有多少地步,许多林木,何尝不显?要知总不外躲闪处高下得宜,烟云处断续有则耳。若主于露而不藏,便浅而薄。即藏而不善藏,亦易尽矣。只要晓得景愈藏景界愈大,景愈露景界愈小,每见画家多能谈之,及动笔时,谓何手与心迕,吾不知之。

                                   ——明·唐志契




画论2.jpg




 背不可睹,仄其峰势,恍面阴崖;坳不可窥,郁其林丛,如藏屋宇。山分两麓,半寂半喧;崖突垂膺,有现有隐。

 数径相通,或藏而或露;诸峰相望,或断而或连。

 石无全角,石之左右藏其角。

 林麓互错,路暗藏于山根;岩谷遮藏,境深隐于树里。密树凭山,而根株迭露,能令土石分明;近山嵌树,而坡岸稍移,便使柯条别异。树根无着,因山势之横空;峰顶不连,以树色之遥蔽。峰棱孤侧,草树为羽毛;坡脚平斜,石丛为缀嵌。树惟巧于分根,即数株而地隔;石若妙于擘面,虽百笏而景殊。

                                  ——清·笪重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