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MI主控的受害者 英睿达BX500评测

 渔人 2018-09-11
一、前言与拆解


本月初,美光正式宣布了新一代入门级SATA固态硬盘英睿达BX500。有限的技术资料当中只披露了顺序读写和耐久度信息(文末有说明),关于BX500所采用的主控以及闪存,国内外媒体均无报道。于是,在京东首发上市的当天,PCEVA自费买回一块BX500 240G为大家探路。


一如小编之前的猜测,BX500成为美光首个使用塑料外壳的SATA固态硬盘。除了商标处贴纸外,整个固态硬盘保持了塑料的黑色调。


BX500的背面标签信息仅有环保使用年限标志和欧盟WEEE回收标志,标签上再未出现其他常见的国际认证标志,国外上市的产品可能会与国内有一些差异。


拆开BX500的塑料外壳,SM2258XT主控搭配美光第二代3D TLC闪存,说明我们之前的QLC闪存猜测有误。作为全球第三大内存制造商,美光削减成本不高的DRAM缓存算不上成功的Cost Down。之前有报道称美光QLC闪存良率偏低(不足5成),看来BX500换用SM2258XT主控也是打开入门市场的无奈选择。


相比高端MX500,BX500在闪存不变的前提下只是将带DRAM缓存的SM2258更换为无缓存SM2258XT方案,预计成本不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只是为了填补入门市场的缺位而在定价上做了不小的让步。

SM2258XT主控拥有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实际测试中发现,这颗主控温度很容易达到60度以上,而超过70度就有可能引发限速。BX500采用塑料外壳,失去了通过导热垫和金属外壳加强散热的机会。

之前PCEVA测试过的七彩虹表面固态——SL500 640G也采用相同的主控,但搭配的闪存为IMFT第一代3D TLC。这一次,即便作为闪存原厂的美光这次也没能逃脱SM2258XT主控的魔爪,详情请继续阅读评测过程。

测试平台及信息识别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7 7700K @4.8Ghz(所有CPU节能特性关闭)
主板:华硕ROG STRIX Z270F Gaming
内存:影驰Gamer II DDR4 3000 8GB*2
硬盘:金士顿HyperX Fury 240G(系统盘)
         英睿达BX500 240G(FW:M6CR013)
系统:Windows 10 Pro 1803,17134
驱动:系统默认Storahci

CrystalDiskInfo信息识别:

BX500虽然使用公版主控,但固件为美光定制,SMART项目与定义保持美光风格。从SMART能看到BX500同样使用了美光其他型号中采用的RAIN(独立NAND冗余阵列)技术,在闪存错误超出主控纠错能力后依然有机会拯救数据。


前言与拆解


本月初,美光正式宣布了新一代入门级SATA固态硬盘英睿达BX500。有限的技术资料当中只披露了顺序读写和耐久度信息(文末有说明),关于BX500所采用的主控以及闪存,国内外媒体均无报道。于是,在京东首发上市的当天,PCEVA自费买回一块BX500 240G为大家探路。


一如小编之前的猜测,BX500成为美光首个使用塑料外壳的SATA固态硬盘。除了商标处贴纸外,整个固态硬盘保持了塑料的黑色调。


BX500的背面标签信息仅有环保使用年限标志和欧盟WEEE回收标志,标签上再未出现其他常见的国际认证标志,国外上市的产品可能会与国内有一些差异。


拆开BX500的塑料外壳,SM2258XT主控搭配美光第二代3D TLC闪存,说明我们之前的QLC闪存猜测有误。作为全球第三大内存制造商,美光削减成本不高的DRAM缓存算不上成功的Cost Down。之前有报道称美光QLC闪存良率偏低(不足5成),看来BX500换用SM2258XT主控也是打开入门市场的无奈选择。


相比高端MX500,BX500在闪存不变的前提下只是将带DRAM缓存的SM2258更换为无缓存SM2258XT方案,预计成本不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只是为了填补入门市场的缺位而在定价上做了不小的让步。

SM2258XT主控拥有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实际测试中发现,这颗主控温度很容易达到60度以上,而超过70度就有可能引发限速。BX500采用塑料外壳,失去了通过导热垫和金属外壳加强散热的机会。

之前PCEVA测试过的七彩虹表面固态——SL500 640G也采用相同的主控,但搭配的闪存为IMFT第一代3D TLC。这一次,即便作为闪存原厂的美光这次也没能逃脱SM2258XT主控的魔爪,详情请继续阅读评测过程。

测试平台及信息识别

测试平台:

CPU:Intel Core i7 7700K @4.8Ghz(所有CPU节能特性关闭)
主板:华硕ROG STRIX Z270F Gaming
内存:影驰Gamer II DDR4 3000 8GB*2
硬盘:金士顿HyperX Fury 240G(系统盘)
         英睿达BX500 240G(FW:M6CR013)
系统:Windows 10 Pro 1803,17134
驱动:系统默认Storahci

CrystalDiskInfo信息识别:

BX500虽然使用公版主控,但固件为美光定制,SMART项目与定义保持美光风格。从SMART能看到BX500同样使用了美光其他型号中采用的RAIN(独立NAND冗余阵列)技术,在闪存错误超出主控纠错能力后依然有机会拯救数据。


二、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1:TxBENCH测试

从理论性能测试结果来看,作为无DRAM缓存方案,BX500的4K随机读取效能基本能够令人满意。为了拉升以AS SSD Benchmark为代表的理论跑分成绩,BX500在写入端优化用力很猛,SLC缓存效率较高。


基准测试2:PCMark 7测试

BX500的PCMark 7存储测试评分5195分,比东芝TR200 240G略低一点,都是原厂入门级SATA水平。


基准测试3:PCMark 8测试

PCMark 8存储测试成绩4960让人非常意外,尤其是在与PCMark 7对比之后,这完全不像是同一块固态硬盘的成绩。不过后续测试发现,这个成绩仅仅是空盘条件下的昙花一现。随着盘内空间使用率增加,BX500的性能将会大幅度下滑,并且无法通过空闲休息得到恢复。


基准测试4:过半盘使用掉速

使用IOMeter随机数据填充半盘空间,然后使用Windows自带“优化驱动器”功能对BX500剩余空间发送Trim指令,促使其进行GC垃圾回收工作。闲置一个小时以上后重复进行性能测试。

过半盘空间使用率后PCMark 7存储测试评分4749:掉落446分沦为乞丐级水平。


过半盘空间使用率后PCMark 8存储测试评分4614:掉落346分,远远落后于东芝TR200。


对于BX500来说,主动发送Trim指令以及长时间的空闲并不能使它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反而是继续沉沦于被动GC的泥沼不能自拔。

上图测试过程中,每个波谷都伴随着长达1秒到6秒不等的无响应卡顿状态。如果将BX500作为系统盘进行如上测试,会导致系统长时间假死,类似于我们在七彩虹SL500 640G表面固态上的测试结果。这口锅只能由慧荣主控来背了。



三、LPM节能测试









四、总结


BX500使用的动态SLC算法在超出OP预留空间之外借用用户空间,此举虽然可提升大量写入时的效能,但或因算法缺陷或主控能力不足,实际使用效能相比空盘测试结果会有严重下滑。

抛开性能不提的话,BX500依然有它闪光的一面。应用美光第二代64层堆叠3D TLC闪存的它底子不错,具备相当于MX500七八成的耐久度指标,定价比MX500低出不少,同时弥补了MX500在120G容量上的空缺。


如果用汽车来比喻的话,BX500好歹也能算是个迷你A0级车,速度虽慢却较少翻车,比之山寨拼装的老年代步车不可同日而语。作为机械硬盘的替代者,预计BX500上市后将利用低价挑战闪迪加强版和东芝TR2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