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送秋波】 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秋高气爽】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春花秋月】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清·钱泳《履园丛活·梦幻·永和银杏》: “杨州钞关官署东隅,有银杏树一株, 其大数围,直干凌霄,春花秋实。”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黄昏卸得残壮罢,窗外西风冷透纱。 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 何处与人闲嗑牙? 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淮南子·说山训》: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宋·唐庚《文录》引唐人诗: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诗经·王风·采莲》: 彼采葛兮,一是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汉·李陵《与苏武三首》: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 “所以多事之秋,灭迹匿端, 无为绿林之嚆矢也。” 多事:事故或事变多; 秋:时期。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