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读《四书五经》有感

 小鱼先生0507 2018-09-11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高台远望,儒之云海,高深莫测,悬乎高崖。人之品性,活颜活见(现),一举一行,囊盖全述。

儒学概论十四篇,“求知、品德、修身、诚信、为人、处世、工作、交友、感情、教子、育人、成败、励志、习性”涵盖人生细节。焉得述哉,赢得修心养性。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儒之血脉、中华之精髓,人类之精神粮食。

古人有云:“一事不知,儒者之耻。”知与不知,知(智)以待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多方求教,以人为师,则其善者而从,不善者而改之,此则遇强愈强,循序渐进,儒之求知,导人以盈科而后进。

“感恩知福,饮水思源。”勿问国能献何物于你,且问你能报何物于国;君子以厚德载物,小人以斜眼视人,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儒之品德,予人以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感恩世事,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忌以邪念而失其本心。

儒之修身,以导人淡泊名利为重,养心莫善于寡欲。君子不以貌取人,不以名利而负人,君子乃文质彬彬者,修心养性,德行兼备。有德行者,行事谦恭有礼,名利随之,小人远之,众人敬之。

儒所言诚信,贵如金银,乃为立身之本,处世之道,齐家之要。孔夫子有言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诺千金乃为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言而有信,守时守信,言必行,行必果,此则人之道也。人之贪欲无止境,使丧其理智,行愚昧之事,故诚与信者必喻于义。

为人处世之道,善始善终,君子以羞耻之心而存之,羞耻之心,人皆有之,知荣明耻则贵之。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公正为人,不以偏概全,敬人者,人敬之,故为人处世之道者,必以严于律己,以规矩定方圆,宽以待人。不迁怒,不贰过,虚怀若谷,知错能改,以仁礼存心。“君子处世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活语。”居终日,言不及义,祸从口出,出言不当,反自伤也,儒道则悟学者喻于言必中也。

四书五经可致事而进日日新。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克使人于定、静、安、虑而后能得;中庸之道,以“中”、“和”而至本道也,庸德之行以言顾,庸德之谨以行顾,慥慥之于君子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之道,在于求学,在于为政,在于敬孝,在于为人,使人于文、行、忠、信之德;孟子之道,在于治国,谏君子之于德行,此为治国平天下。

诗经以六艺为之,即为赋、比、兴、风、雅、颂,一事皆有一道,以“思无邪”全以概之;尚书记以尧、舜、禹、甘、汤、高宗、微子、武、康之王之事,似齐与史记,君王事以明德治国,则天下必以安之;周礼之述,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鱼虫,事以无所不揽其中,素堪称为上古文化之宝库;古以周易预测于未知,决策于社稷之大事,测以天地人事,然此为古人之反科学所依托的之策;春秋实为史书,其始不为儒学之道,其以君君臣臣、宗法伦理为重,亦以民为本,此乃与儒之意旨相,故归以儒学。

人于事,不为也,非不能也。事缺以细心勤奋,以致百废待兴。小事不为,难成大事,有言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以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始从小事,欲速则不达,借此修以己身,除之浮态,以基础为根本,大事不如是之甚也。

人间存以贪怨嗔痴等之陋习,此则世间之祸害,常以人志而抗之,导人以堕落、消沉而苟且偷生,但与之,为人建以平台,若人辟(避)之,强者则愈强,终成世人之贤,贤者则为君子,老子有言“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故弱者则可以善人为师,提以自身贤德,与之贤者,为学者除以陋习。

处世之事,若能以诚待友,事能以“居上不骄,为下不倍”为本,求知以不耻下问而得师也,使得无人而不自得焉,则为君子者,则以为人为基,提以己德己识,人非生而为己,以天下之事为己任,此必有贤之人修德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之才能,有如十指,长短有别,平以视之,修得以有教无类,此则亦以快哉?

后序:儒学乃研之以人,述之何以为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以人之道德,则社稷安之,天下平之,故儒以修身为之根本,以人之素质、境界为重。熟谙儒家精髓,区以人与兽之别,喻情义者,则为人之君子。修身养心,人际道顺之,此则儒学道之所谓为人也。承继两千余年,事以儒之思想,人非生而君子,故可导后世为人,天下本是混沌,得以领乾坤和谐。

儒之精髓大则可济天下,导人以君子,小则独善其身,为堂正之人。随今世界发展,弘儒家思想,扬古学之风,愈趋重要,素以青少年为靶,行军千里,其谁不知?以“锲而不舍”之精神而求成败,金石必可镂,人之同心,共继以儒之深邃,使其奔向世界,迈进新儒,尽洒人间,传儒之于万世,修得安乐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