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兴起 源于周代的男士服饰 其实早在周代, 我国就已经出现衬衫, 不过当时百姓称它为“中衣,后也被称为“中单”。汉代称近身的衫为厕牏。到了宋代,已用 “衬衫”之名。衬衫在当时是指用以衬在礼服内的短袖的单衣, 即去掉袖头的衫子。在宋代便是没有袖头的上衣,有衬在里边短而下的衫,也有穿在外面较长的衫。比如在《水浒传》之《林教头风雪山神》中,林冲“把身上的雪都抖了,把上盖(上身的外衣)白布衫脱将下来”便是一例。在古代,妇女们穿得短上衣叫“衫子”,又叫“半衣”。唐朝文学家元稹在《杂忆》诗中便有“忆得双文衫子薄”的诗句。 清末民初之际,由于欧风东渐,人们开始穿西装,把衬衫穿在西服的里边,作为衬衣,上系领带中间开口。19世纪40年代,西式衬衣传入中国,衬衫逐渐西式化。最初,衬衣多为男用,20世纪50年代渐被女子选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的确凉”衬衣风靡全国。 在欧洲的历史:西式衬衫 公元前8世纪起-古罗马时代,出现无领套头的丘尼卡(tunica),这是西式衬衫始祖。公元前16世纪古埃及第18王朝,已有衬衫,为无领、袖的束腰衣。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衬衫只是件内衣,但14世纪诺曼底人穿的衬衫开始有领和袖头。 15世纪,宫廷贵族们爱将白色衬衫作为贴身衣物穿在最里面,但为了美观,通常会露出衣领,所以衣领的部分就会设计得非常夸张,有法式高领,有意式花边褶皱领等,刺绣和蕾丝装饰的领子更能体现的是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及生活品位。 16世纪欧洲盛行在衬衫的领和前胸绣花,或在领口、袖口、胸前装饰花边。 进入了17世纪后,腰身和袖子肥大而舒适的衬衫开始出现了。可以见到衬衫前面的开衩部分和胸部的装饰花边荷叶边装饰。袖口上也同样是荷叶边,穿起来手腕被荷叶边的花边盖住,这是当时最地道的贵族穿法。 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衬衫趋向现代造型样式。18世纪末,英国人穿硬高领衬衫。19世纪后半叶,白色高领衬衫流行。维多利亚女王时期,高领衬衫被淘汰,形成现代的立翻领西式衬衫。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套头式衬衫逐渐走入历史,从此确立了现代衬衫的样式。与此同时,彩色衬衫也走进了上层社会的衣橱。 1900年的时候,在美国,黑与白、红与白、淡紫色与白色,大的条纹花型很流行。胸上有了双拼色的高领衬衫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近现代: 修身衬衫成为主流 1896年,在英格兰的一场马球比赛上,布克兄弟创始人的孙子约翰·E·布鲁克斯注意到一些球员身着奇特衣领的POLO衫:衣领用纽扣固定,以防止在风中飘动。于是第一件领尖扣衬衫诞生了。 1930年温莎领开始流行。温莎领,也叫敞角领,左右领子的角度在120度-180度之间,与之相配的有温莎结和半温莎结。因温莎公爵十分喜欢这种风格,加上他在时装界的影响力,所以就以他的名字而命名。1960年代开始,家庭和办公场所普遍实行中央供暖,衬衫开始承担一些装物品的功能性,于是有了左胸口袋,衬衫前胸口袋开始普及。至此,当代正装衬衫所有款式元素全部登场。 伴随着第二次产业的发展,白领阶层增加,作为绅士、商务人士的标准风格西服样式也确定下来。衬衫材质也由棉开发出化学纤维。防缩、防皱等机能性加工也随之得以发展,价格也降低,逐渐使衬衫成为大众化的服饰。另一方面,揭开了衬衫品牌化及制作的工艺,面料更加考究,更注重版型和剪裁设计。 21世纪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对时尚的追求也愈发明显。随着立体剪裁技术的发展,工艺制作技术的更新,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衬衫从宽松的内衣变成愈加贴合身材的商务休闲必备服装。与此同时,更贴合年轻人时尚风格与个性的衬衫出现,修身衬衫成为主流。 20世纪 伴随着第二次产业的发展,白领阶层增加,作为绅士、商务人士的标准风格西服样式也确定下来。衬衫以白色为中心逐步推进,素材也由棉开发出化学纤维。防缩、防皱等机能性加工也随之得以发展,价格也降低,逐渐使衬衫成为大众化的服饰。 NOW 进化到现在的衬衫,花样纷繁复杂,在原来的白衬衫基础上融入了设计师们的奇思妙想!小编总结了衬衫的最新款式,今天就手把手教你如何玩转这件经典单品。 标准领 这种衬衣常见于商务活动中,色泽以素色为主,是最常见、最普通的衬衫款式,因而也是最容易搭配,它不受年龄因素影响且适合任何脸型。 敞角领 也叫宽角领,左右领子的敞开夹角比标准领大,领座也略高于标准领,这种领型适合系温莎结的领带,而且一般与英国式的西服相搭配。 立领 只有领座部分而没有领页,领座直接立起,形似带子,又称中式领,这种领子一般不系领带,多用于轻松活泼的休闲味西服。
女衬衫的起源和发展 衬衫是泛指衬托在外衣里面穿的单上衣。现代丰富多彩的女衬衫,是在13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结束后,仿欧式男衬衫逐步发展起来的(当时的男衬衫是由欧洲宫廷内的男士将十字军中农民军穿的农装“布里袄”,结合东方风格的装饰结构改革为内衣,并与外套装搭配穿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高雅’、别致的“长枪”衬衫,19世纪的腰部卡进的适体衬衫以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妇女走上社会,出现了仿男士西服衬衫特征的女衬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既可为生活便装、日常社交装,也可作正式、半正式礼服的配套装穿用。 旧中国妇女套在外衣里面穿的衬衣或汗衫,多是立领对襟中式衫。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沿海大城市的女子开始穿西装,西式女衬衫才开始流行,但并不广泛。新中国成立后,西式衬衫才逐渐广泛流行。 1950年代,妇女解放,走上社会,都穿着一样款式的一字领或八字领白色长袖衬衫。1960年代,衬衫首先在领式上发生变化,特别在青少年中,小圆领、小方领、铜盆领、长方领、海军领、燕尾领等各种衬衫出现,颜色也多样化了。1970年代末期,女衬衫更加丰富多彩。衬衫的袖、衬、袋也发生变化。袖开始有泡泡袖、灯笼袖、荷叶袖、喇叭袖、蝴蝶袖、长袖、H袖等款式;门襟有暗襟、翻襟、镶衬;袋有明袋、暗袋、嵌线袋;袋口也有多种形式。色彩绚丽,花色齐全,由过去单一的白细布、府绸,发展到涤棉、绸缎以及绣花衬衫。 19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女式衬衫款型结构变化更加丰富,走向时装化、高档化。款式上有西服式、茄克式、镶拼式等等。各种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现在的中国女衬衫出现了两种新变化:一是仿效男式衬衫,立翻硬领(也称企领),有覆肩,特别是职业衬衫、制服衬衫;二是仿西式礼服衬衫,在领边、前胸装饰荷叶飞边、褶袍以及绣花等等,更加时装化、“礼服”化,穿着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女衬衫品类 一类是着装时下摆露在外面的衬衫; 一类是着装时不露下摆的衬衫。 着装露下摆的衬衫,又称罩衫,是指把衬衫下摆露在裤子和裙子外的衬衫,这是女衬衫的常见品类,是由女式背心款式演化而来的。因为二次世界大战后,妇女崇尚自由、解放,外出时流行不穿西装、茄克等外衣而穿衬衫。 外露衬衫有三大好处: 1. 下摆露在外边,便于活动,轻松自如。 3. 便于和其他上衣一样,可以增加具有字动民风格的华丽装饰,如绣花、刺绣、褶桐等。 根据流行变化,露摆衬衫有松身式直摆衬衫、臀部较宽松的直身中长衬衫、腰节较高的紧腰式短衬衫等。 不露下摆衬衫,即把下摆系进裤子或裙子里面穿的衬衫,有两种流行款式结构:
根据形态和结构的不同,分为适体型、宽松型和茄克型等三类。 1. 适体型是女衬衫最基本的形式。衣身较长,宽松适度。穿着时既可以露下摆,也可以不露下摆。常与套装搭配穿用,具有简洁、端庄、大方的效果。 3. 茄克型在款型结构上,带有茄克衫的特色,衬衫宽松、短小,腰间大多装有 (底摆条)。
女衬衫领子的变化也很丰富,有无领、大尖领、铜盆领、蝴蝶结领、带领、驳领等等款式。
女衬衫面料的选用 女衬衫的面料,以轻、薄、柔和、透气性好为原则。不露下摆的衬衫,因为要把下摆蹿到裙子或裤子里面穿,最好选用挺括、滑爽而柔软的面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