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丨取法乎上——苏博藏历代书法临古特展

 昵称2632418 2018-09-11

世人但学兰亭面

欲换凡骨无金丹

昔人于书画二艺,首重师古,未有不师古而能名世者。绘画之师古,即六法之“传移模写”;而书法之师古,则在名迹之钩临摹搨。此引黄山谷论学《兰亭》诗句,正道出书法师古临摹之难也。

赵孟頫 临兰亭册



所谓“临”,即以纸置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所谓“摹”,即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搨之,若摹画之摹。临书多得古人笔意,易失古人位置;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此乃昔人论临摹之意义与工用也。

无名氏   临智永千字文卷

周光 章草千字文卷

姜宸英 临右军帖卷


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唐宋以来临摹之范本,除《兰亭》而外,单刻帖若钟繇《宣示表》、皇象《急就章》、王羲之《黄庭经》《十七帖》、王献之《十三行》、智永《真草千文》、怀仁《集王圣教》、孙过庭《书谱》,乃至为煊赫有名者,学者称习、历代不辍;丛帖若北宋之《淳化阁帖》《绛帖》《大观帖》《汝帖》、明无锡华氏《真赏斋帖》、吴门文氏《停云馆帖》、金坛王氏《郁岡斋帖》、松江董氏《戏鸿堂帖》、歙县吴廷《余清斋帖》、清初涿州冯铨《快雪堂帖》、乾隆内府《三希堂法帖》,多出名家甄选与妙手摹勒,可谓洋洋大观、典型具在。虽宋元以来,私家以刻帖标榜风雅往往而有,诸家选刻者亦难免真伪掺杂;然其沾溉后学,实殊非浅鲜。

包世臣 临王羲之十七帖

苏州博物馆藏有不少元明以来的名家临古之作,本次展览即特别遴选其精妙者凡三十余件,兼真草篆隶之体、备卷轴屏册之式。其中若赵孟頫之临《定武兰亭》、女史曹贞秀之临《玉版十三行》、无名氏之临《智永千字文》,皆属名家旧藏,堪称难得一见的铭心之物;而王铎、姜宸英之临《阁帖》、王澍之临《米帖》、吴昌硕之临《石鼓文》等,或形神俱肖、或略参己意,诸家日常临池之用功,于此即可窥一斑。观者览之,若更于临摹之外,考见历代书家风格之渊源、流派之传承,则斯亦研究书史之一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