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口铅锌矿

 明月流 2018-09-11
    凡口铅锌矿田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城西北12km处,是我国超大型铅锌矿床之一。累计探明储量:铅279万t、锌549万t,共生硫铁矿3000多万t(矿石量),伴生汞3000多t,以及还伴生有丰富的铜、银、金和稀散金属矿产。

    1.矿床发现、勘查、开发简史
    凡口铅锌矿早在宋朝就在此开采炼银,炉渣遍及矿区,有银屑坪之称。清末年间有人在此炼过青矾,故得名凡口。
    新中国成立后,矿区地质工作始于1955年。当时,粤北行署工业处派人到矿区庙背岭普查,编有《仁化凡口硫铁矿普查报告》。从1956~1963年先后由化学工业部三四三地质队、冶金工业部物探总队九分队、广东省地质局七○六地质队(该队系1958年初,三四三队四分队改为广东省地质局凡口地质队,同年8月改称七○六队)等在此进行大规模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探获凡口矿区为一特大型铅锌矿床,储量达数百万吨,先后提交的地质勘探报告:《广东仁化凡口铅锌矿最终储量计算总结报告书》(初稿,1962);《凡口铅锌矿区水草坪矿床地质勘探中间性报告书》(1963),并经全国储量委员会审批作为矿山建设使用;《凡口铅锌矿区水草坪矿床储量报告书》(1965);《广东仁化凡口铅锌矿区水草坪矿床狮岭深部钻孔和银屑坪物化探异常验证孔补充资料》(1965)等。这些地质勘探成果,为矿山建设进行采选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从1976年起,广东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现为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九三二队为保矿山保建设,在七○六队的工作基础上,对矿区深部及外围开展找矿评价工作。在狮岭矿段的深部和南部,发现了新矿体,储量大幅度增长。1983~1987年对狮岭南区段转入初步勘探。1985年6月提交了《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狮岭南区段矿产储量地质报告》,1987年12月提交了《广东省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区狮岭南区段初步勘探地质报告》,至1992年底,九三二队在狮岭矿段新增铅锌储量400万t。目前,仍在矿区外围开展普查找矿评价工作。
    此外,1988年广东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编写并提交了《凡口铅锌矿伴生汞储量报告》,计算块状铅锌矿中伴生汞储量3000多t,并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了报告所提交的储量。
    矿山基本建设始于1965年。一期基建工程于1968年完成,建成采选综合生产能力1000t/d。1984年底,完成25项收尾配套工程后形成采选综合生产能力3000t/d,年产铅锌金属量12万t的规模。1987年5月,矿山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工作,采选矿石生产规模扩大到4000~4500t/d,年产铅锌金属量从12万t扩大到15万t的生产规模,成为我国铅锌最大的采选企业。目前,矿山生产处于兴旺发展时期,经济效益好,为国家一级企业。

    2.矿床地质特征
    (1)地质概况 
    矿田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中段,广东省北部,吴川-四会-北江断裂带北段西北侧,曲仁构造盆地北缘。矿田矿化范围达8km2以上,由水草坪(含狮岭、金星岭、庙背岭、园墩岭等矿段)、铁石岭、富屋、凡口岭等4个矿床组成。
    矿田地层以泥盆系最发育,石炭系次之,二叠系仅在东部铁石岭一带出露,寒武系八村群变质岩系构成矿区含矿岩系沉积的基底,分布在矿田北部外围。矿田处于韶关-仁化构造盆地北缘的凡口倾伏向斜昂起部位。该向斜轴部由北西向南东倾伏,主要由晚古生代地层组成。其内发育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次一级褶曲和北北东向为主的断裂,矿化主要富集在泥盆系中、上统中。区内有少量辉绿岩脉侵入。
    主要控矿因素为层、相、位控制矿床、矿体分布。大部分矿床产于中、上泥盆统中,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上碎屑岩建造向碳酸盐建造过渡的层位;古陆或古岛屿边缘的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及其边缘生物礁是主要赋矿岩层。北东向断裂带控制矿床分布,其派生的褶皱和断裂控制矿体产出,见末页图。
    (2)矿体特征 
    凡口铅锌矿田以水草坪矿床规模最大,由狮岭、金星岭、庙背岭和园墩岭等4个矿段组成。其中,以狮岭矿段规模最大,金星岭次之,二者为同一矿带受后期断层错开而成南北两段,大部分为隐伏矿体。 
    水草坪铅锌矿床的矿体特征是数量多、规模大、形态复杂。现已探明的矿体有170多条,主要分布在狮岭、金星岭两矿段,庙背岭、园墩岭矿段较少。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囊状、巢状、脉状、瓜藤状等。
    狮岭和金星岭两矿段的矿体规模、形态,狮岭矿段矿体沿北东向生长断裂旁侧分布,呈大透镜状,在不规则透镜状总形态下还出现楔状凸出分叉,总体向南东倾,矿体群呈北东向延长达800m,控制矿体深度700余m,最大的单矿体走向长350m,倾向延深42~245m,最大厚度58m。
    狮岭南段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规模大的矿体走向长800~1300m,倾向延深达300m,矿体群均为隐伏矿体。
    金星岭矿段,矿体群走向长400m,宽150m,富而厚大的黄铁矿铅锌矿体,呈斜列叠瓦状前行侧幕,向北作60°~70°倾斜。最大的单个矿体走向长332m,倾向延深130~320m,最厚达232m。
    (3)矿石组成 
    矿田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其次为黄铜矿、辉锑矿、辰砂、淡红银矿、菱铁矿等。矿石类型,按矿物组合分为黄铁矿-石英型、闪锌矿-石英-方解石型、方铅矿-白云石型等3种主要类型。矿石结构构造,主要有交代、固溶体分离以及晶粒等结构,局部见草莓结构(黄铁矿)、生物-生物残余结构及团粒状结构等;有块状、条带状-层纹状、浸染状及脉状、角砾状和斑点状等构造。
    矿床铅锌平均品位:铅4.89%、锌9.12%。目前开采的矿段矿石平均品位:铅5.15%、锌11.57%。
    (4)围岩蚀变 
    矿床围岩蚀变较弱,主要有黄铁矿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菱铁矿化和重晶石化;次有硅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多与原岩成分有关。
    (5)矿床类型 
    以容矿岩石划分属碳酸盐岩型矿床。矿田在沉积成岩期形成矿源层、硫化物矿层(局部富矿层)的基础上,经多次后期构造活动,促使双源卤水长期作用而形成(双源卤水)沉积-叠加改造超大型“凡口式”铅锌矿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