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道:“只见一个道童,斜立山门之前叫道:那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长老急整衣,抬头观看……孙大圣认得他,即叫: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三藏方才醒悟,进前施礼。” 见着了真佛,真神,唐僧师徒欣喜。 唐僧喜的是,到了灵山,不会辜负唐王,不会辜负佛之期望; 孙悟空喜的是,到了灵山,凡人师父终于不会再有危险了,自己戴罪立功了; 猪八戒喜的是,到了灵山,自己不必再因饥饿而发愁了,不必再在禁与不禁色之间煎熬了; 沙悟净喜的是,到了灵山,终于能官复原职了; 玉龙三太子喜的是,到了灵山,自己终于不再是脚力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入职灵山了。 也许你会认为他们是僧,不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这样认为,那就错了,他们是特殊的僧,没有授封之前与凡人之间除去寿命、法力、身份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样,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贪嗔痴。 可是,欣喜之后,又面临着大难题。 原著道:“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 先前的欣喜,只因到了灵山,只因看到了那半天中祥光五色,瑞蔼千重的佛祖之圣境灵鹫高峰。 距离,真还不远,但路比取经路更难走。 妖魔,倒是没有,有的是一根能要了他们命的独木桥。 都到了,为何突然有这独木桥呢?唐僧跟我们一样,很是不解。 唐僧是凡人,怕死,怕功亏一篑; 猪八戒和沙悟净不是凡人,但也怕死,怕没了以后; 孙悟空,不是不怕,而是艺高人胆大,外加他清楚仙佛的那些个道道儿,越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越是可能。 对于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而言,这凌云渡若是腾云驾雾过去,还真不难。 可对于唐僧而言,那就难了。 法力,没有; 胆子,没有。 这可咋办啊,相信在唐僧之前,所有面对过凌云渡那根独木桥的凡人都有同样的困扰。 紧接着,出现了接引佛祖,他用那无底的破船,渡唐僧师徒过了凌云渡,直上灵山,修成正果。 从这点来看,即便唐僧上了那凌云渡摔下去,也死不了,接引佛祖早就在下面等着了。 凡人需要死一次,也就是脱胎换骨,才能修成正果金身。 过桥和坐船,都会有这么一次。 既然如此,那么麻烦做什么,直接来船接就是了。 不行,必须要麻烦,因为过凌云渡的那根独木桥,有两大意义。 1、因信而信VS因信仰而信 一字之差,差之毫厘。 因信而信,信佛祖才信佛教,信菩萨才信佛教等。 因信仰而信,不管其他,就是信佛教,那是信仰,因为可以普度众生,因为慈悲为怀等等。 前者,因小而信大;后者,因大而信大。 这就是区别。 假如因信信仰而信佛教,对凌云渡的那根独木桥也就不在意了。 为了信仰,死又何妨。 这是什么?拜佛真正的诚心。 佛祖清楚,信佛的很多,所谓的高僧也多,但有那份舍生忘死之诚心的极少。 所以,对于走到灵山的凡人,必须要进行这样的测试。 不敢走,便无法修成正果,功亏一篑。 唐僧不敢走,也会功亏一篑,但他身份特殊,必须让他成佛。 并非为唐僧而设,却也考验了唐僧,虽然结果不美,但也无伤大雅,唐僧本就特殊,并且一路走来太过惊险,快成神经病了,比其凡人胆子小也正常。 2、你度众生,佛渡你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普度众生,就连永远不可能度的妖怪,唐僧都在度,可见其虔诚。 唐僧度了众生,当他需要被人渡的时候,佛也会出现渡他。 面对凌云渡的水,走上独木桥掉下去就是死。 这个时候,度过众生的唐僧也需要人渡了。 度众生,这是高僧做的事情,能做到的都是高僧,唐僧便是如此。 当度了众生的人有难的时候,佛也会在他最危险的时候出面帮他。 用在此处,便是“佛渡你”。 简单点说,只要你用佛法让人破迷开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离苦得乐,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佛会出面帮你度过难关,哪怕是看似不可能度过的难关。 面对凌云渡的唐僧,若是明白了“你度众生,佛渡你”的道理,也就不会怕那独木桥了,因为佛就在下面。 当然了,书生不是让大家去相信那些虚无的东西,只是在解读《西游记》。 凌云渡的独木桥,意义非凡,明白了上述两点,也就明白佛为何最后安排这独木桥了。 只要信佛,就会被庇佑,这就是佛想告诉唐僧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