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古琴四大名家

 街心舞苑 2018-09-11

全国古琴四大名家

      1956年7月下旬,徐立孙在北京出席了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后,出席第一届全国音乐周。音乐周8月1日正式开始,24日闭幕,历时近月,是1949年以来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音乐汇演。江苏代表团于5日夜、7日下午、11日夜在天桥剧场公演,徐立孙演奏古琴曲《捣衣》,受到热烈欢迎,一时有“全国古琴四大名家”之说。

       音乐周中影响较大的古琴节目有二,一是开幕式里北京古琴研究会的《普庵咒》,另一是徐立孙的《捣衣》。《普庵咒》祈平和安详之福;《捣衣》则一改旧意,展现慷慨激昂的情致,“为琴坛増色不少”(查阜西语)。音乐周尚在进行之中,第10期会刊上发表夏牧的评介文章《古琴演奏家徐立孙》,称他“被誉为全国古琴四大名家之一”,“演奏的特点是优美动听,紧凑而泼辣,虽是古曲,但演奏的手法有其创造性,所以在这次演出中,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9月出版的《文艺报》第17期发表作曲家舒模的评论文章《感人的民族器乐演奏》,起首便谈徐立孙与《捣衣》:“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清晰鲜明。演奏者以富于创造性的刚健泼辣的演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慷慨激昂的情绪,同时曲调本身很近似西北一带的民歌,因此使人很易理解而感亲切。尤其难得的是演奏者已六十岁高龄,演奏时情绪饱满,精神贯注,对曲情有深刻体会,强烈地感染了听众。”

      “四大名家”的另三位,据说是查阜西、管平湖、吴景略。参加音乐周的古琴家还有溥雪斋、喻绍泽等。徐立孙得以名列“四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自然是因为他的杰出的古琴艺术成就,但也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所谓历史的因素,即因为他的发扬,梅庵琴派极大地影响了近代琴坛,成为不可忽视甚至必须重视的存在;所谓现实的因素,即他演奏的《捣衣》以“富有爱国热情人民性”代替了原有的消极意义,体现出“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时代要求,不仅具备良好的演出效果,而且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相合拍。

      音乐周期间的8月5日,北京古琴研究会召集外省来京参加音乐周的古琴家联欢,并进行《幽兰》弹出交流。徐立孙与喻绍泽、管平湖分别演奏了自己打谱的《幽兰》。《幽兰》打谱工程暂告一段落。

      音乐周之后,各地音乐学院多有开设古琴专业者。一时间古琴家纷纷受聘任教,吴景略赴天津,陈重赴沈阳,徐立孙也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邀请。但他没有应聘,而是转荐刘景韶。1956年底,刘景韶赴上海任教。

附:《梅庵琴韵》和《中国古琴-刘赤城古琴演奏专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