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栏边草,只是一些线条

 文冠厚朴 2018-09-11

  从滴水岩的山脚到山顶,路过的植物那么多,蕨类植物真是让我又爱又恨,虽然它们既不开花,也不结果,似乎没有什么颜值可言,但是它们只要抖抖叶子就可以让你为之惊叹,这里的蕨类植物那么多,可是我却不怎么认识它们,我只能苍白的对着它们的叶子拍照,看着它们叶子上那如诗歌一般的脉络,翻过叶片,看着它们的孢子如音符一般跳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繁衍着生命。



  世界上的开花植物那么多,但是蕨类植物只有1万多种,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一大类群,也是最早的陆生植物,曾在地球历史上盛极一时,正是因为有了蕨类植物,才有我们今天的煤炭和化石,虽然有一些蕨类已经绝迹,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在很多地方看到蕨类植物生生不息,它们依然那么美丽。



  今天我们一直从山脚走到了半山腰的宝寿寺,这是一座有些历史的寺院。根据康熙县志记载:宝寿教寺,县南一十馀里宝聚山,长山北首。唐大中间建,初名“圣寿”,后改今额。相传旧有来青阁、涵碧亭,又“藏经之展”四字,皆唐柳公权书云。


翁荣靖公诗:

(据诸暨日报2016/6/15载:翁荣靖为明南京刑部尚书)

山径青萝绕,禅房翠壁深;

洞门春寂寂,花木晓阴阴。

看竹频移局,临泉细听琴;

平生幽兴极,况复对珠林?

钱德洪诗:(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

微雨山径深,连岗倚危壁;

登顿出云峰,逦迤县萝壁。

古寺松桧阴,山房梯磴侧;

嘉朋曳屡来,晤言见良觌。

结念属青樽,情深动欢趯;

坎坎鼓声渊,蹲蹲舞衣窄。

清啸发孤峰,芳尘寄瑶席;

云散不知还,班荆坐月夕。

宁知后来者,相寻寄幽迹?


  这里有两口古井,但是大概是新修过了,看上去少了些古意,倒是井口长着的井栏边草,为这两个古井增添了很多不一样的意味。仿佛在用它们的生机述说着逝去的岁月。



  你看那井栏边草,既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只是日复一日地守在这古井旁边,但是它们清新自然,充满活力,给古井增添了不少姿色。我猜想当初给它取名字的人,定是在井边行走时,看到它们长在井边,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而它们也确实喜欢生长在井栏边和石灰岩这些潮湿的缝隙里,用自己简单的线条,勾画出多彩的生活。



  井栏边草属于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凤尾这个名字很形象。它们的叶多数,密而簇生,叶子碧绿纤细,看上去只是一些很细的横竖排列的线条,但是仔细观察,又是有规律的,造物主在设计每一个物种的时候,都有它们的特别之处,有些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井栏边草的叶根部经常会有数对羽状小叶分出二三叉来,看上去确实像凤凰的尾羽,所以井栏边草又叫凤尾草。



  上次在研究海金沙的时候,才发生海金沙的叶子分为两种,分为可育和不育叶。而井栏边草的叶子也分为两种,分为不育叶和能育叶,因为具有不同的功能,所以也长出了不同的样子。但是如果我们不把叶子翻过来看它们的孢子,区分还是有难度的。



  不育叶叶柄较短,叶片卵状长圆形,,一回羽状,羽片通常3对,对生。能育叶有较长的柄,羽片4-6对,狭线形。也就是说,能育的叶子羽片细长,不育的叶子矮胖。我找到了一片细长的叶子,把它翻过来以后,大有收获。这些叶子已经在长孢子了,褐色的孢子囊密密地布满两边的叶缘。



  我正在拍照片的时候,遇到一对母女,小女孩很好奇的来看我在做什么,一看到这样的叶子,就对妈妈说,这叶子生病了。妈妈看了一眼一把拽过小女孩说,别去碰,快走远一些,那上面都是虫。我只好停下拍照,给小女孩讲一些蕨类植物的知识。母女俩听完,充满疑惑和满足地走了,我看着她们离去的背影,感觉自然教育真是任重道远呀,如果我们的家长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怎么能够带着孩子走在这条丰富而多彩的山路上呢?


井口有一张蛛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