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世界艺术史》犹如一面魔镜

 五半人 2018-09-11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世界艺术史(第7版修订本)精装版》,与其说这是一本书,倒不如说,像一面魔镜更恰当些。

渎这本书犹如看三棱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折射出了人类五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历史。在这本书中,既有远古洪荒的爬行动物演变历史,也有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历史,既有上下五千年的种族繁衍,也有火药、造纸、航海的踪迹,既有阶级、国家、政权的诞生与消亡,也有劳动的号角,人性的灵光,更少不了宗教的鸦片,统治与反抗的角逐。

或许我们从中可知,所谓艺术,绝不可能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在下以为,其实,艺术,也就是一小丫鬟,总被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形态等大人无情包养使唤。虽说艺术可以无国界,但艺术,不可以无根基啊,离开男人、女人、种族、肤色、自然形态、万物灵性,那艺术,也许就成了断线的风筝。

编者是明智聪慧的,全书慎重选取了以时间为经,地域划分为纬的分类方法,以此为抓手,带起了艺术的风格、流派、形式,这虽然不失为一种机智的选择,但书中令人遗憾的偏见也显而易见。所谓见仁见智,“白人优等论”,“欧洲中心说”,总会在书中时不时闪现。

个人意见,若再从艺术之母的子子孙孙论起,本书中力图能说全绘画、建筑、各种艺术的主义,已勉为其难,而对音乐、戏剧、文学、摄影、影视、动漫、书法、杂技、信息化带来的新媒体艺术等表现形式,难免会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啦。

其实,今天看这本书还像观一面魔镜。咱们不妨大胆假设一下:上下五千年,若按人类文明发育史顺序,从河流文化起源写起,那会是种什么分类结果?若按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分类,这本书又会是一种什么格局?若按农耕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为脉络,又会是什么景象?显然,人类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梳妆的小姑娘,而世界艺术史,也自然会因视角的魔法而神秘。

 对咱们中国人而言,《世界艺术史》这面多元化镜子,太有内涵太有魅力了。品味艺术享受滋养的同时,你不得不去胡思乱想:为什么,中国的很多艺术品被国外收藏?为啥,四大文明古国与艺术的婚姻难以白头到老?为啥,文艺复兴发生在欧洲?是偶然或是必然?为啥,宗教会轻而易举摘取艺术之女的芳心?为啥,非洲的原始艺术如陈年老酒,香透世界?又是为啥,咱中国的山水写意,能自立自强于世界艺术之林?

在全球化的今天,艺术这面魔镜常照常新。尤其会时刻警示我们,跳出艺术看艺术,保持清醒,不时找找中国在世界的坐标和方位。因为咱们讲好中国故事,不但要把她变成世界故事,还要让中国故事融入全世界和全人类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