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不是靠“精确”赚钱,真的不是。存在这种思想,本身是对市场缺乏敬畏的表现。 作为卖方,有工作上的需要,会养成这个习惯。但作为买方,这种思想只会让你陷入心理障碍来妨碍正常的行为反射,最后会要命。 很多时候,买方要把握的是“度”,而不是方向。把握“度”,就是不要偏离“安全区”太远。 所谓“安全区”,就是你要和市场保持合适距离,太快太慢会影响到你的风险回报比。 所以,交易者往往更注意时间纬度而不是价格纬度。尤其是交易频次高的时候,要保证大部分交易都是在“安全区”内完成。 这样才能保证你的头寸适应和市场同步。 至于为什么要同步?因为趋势交易者是做增强,而不是做主观交易。主观交易的风险会远大于趋势交易,当然回报也更多一些。 这是一种选择或风格。 我不介意很多人抱怨看不懂 在微博上讲“买方该怎么做”,现存的,我恐怕是唯一一个。 卖方的东西,特别是产经部分,很多人都比我强,我就不献丑了。这也是老湿很少去谈行业的原因。 事实上,我更愿意讲买方的东西,因为“稀缺”,也方便我以后做整理归档。早几年,我讲卖方的东西很多,攒下来的也都是那些。 培养一名交易员,试错成本是非常高的,三到五年才能开花结果,小机构其实是养不起的。 即便是在券商自营,大部分也是优胜劣汰,并没有成型的培养机制,顶多请些卖方来补充下专业知识。 通过实践,我是觉得买方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其实和卖方的重合度很低。如果只是靠个人能力去撞,这个时间成本和淘汰率实在太高了。所以,我希望掌握一个宝库的钥匙。 当然,前提是我自己首先成长为一个不错的买方,从一个研究者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买方,这样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幸运的是,过去几年市场的动荡给了我很不错的机会,完成了这次改变。 微博上,哪怕我讲“天书”也有人听。我相信,大多数人围观肯定不是因为老湿讲的特别有道理(因为听不懂才是多数) 从“骂韭菜”开始,我就在试图用事实证明“什么是科学”。 老湿这一套很“小众”,也没指望“大众化”,解释这么多,只是告诉大家,你们是正常人 不过,老湿的鸡汤段子还是很新鲜可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