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便写了这首作答。 白居易的赠诗是: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在这首赠诗中,对刘禹锡的遭遇给予了无限感慨,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也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刘禹锡则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也表达了自己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0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桃花潭水纵然很深,但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这份情深。 03、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这是张籍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为唐诗中的佳作之一。诗作具有双层面的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 04、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因此这是一首干谒诗,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当然,这也是干谒诗最重要的,所以,此诗在艺术上自有特色,委婉含蓄,不落俗套。 05、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玩味。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06、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此诗作于柳州,柳宗元从永州司马改任柳州刺史后,一直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为了排遗愁思,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与朋友浩初和尚一同登山望景,触动愁怀,于是写下此篇寄给京城长安亲友,以表达对他们强烈的怀念之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07、酬谈少府 【唐】李白 一尉居倏忽,梅生有仙骨。 三事或可羞,匈奴哂千秋。 壮心屈黄绶,浪迹寄沧洲。 昨观荆岘作,如从云汉游。 老夫当暮矣,蹀足惧骅骝。 这首诗的大意是:南昌尉梅福当县尉不久就辞职学闲去了。田千秋以一言劝皇上成功而位居宰相,这事没有什么可害羞的,但匈奴人还笑话他。你雄心勃勃却位屈县尉,我浪迹天涯,没有着落。昨天看你关于荆州岘山的大作,仿佛跟你去银河游荡了一回。我已经老了,怕是跟不上你这匹千里马飞快的步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