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中的神人邬思道为何不选择雍正铁杆红人年羹尧处进行“半隐”?

 无中生有ik9nh1 2018-09-11

邬先生去年羹尧处半隐,你要吓死雍正吗?

中国的帝王有三个把子:印把子(政权),刀把子(兵权),钱把子(财权)。



这就是帝王之资。如果再加上一个脑瓜子(权谋),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

翻书看,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皇帝把这三个把子越捏越紧的过程。

汉的覆灭,是因为没捏紧印把子。唐朝三省六部制,抓紧了印把子,但藩镇割据,唐朝覆灭,是因为没捏紧刀把子。宋朝汲取教训,杯酒释兵权,捏紧了刀把子、印把子和钱袋子,但先天孱弱,亡于外敌。元朝法失于宽,三个把子都没捏紧,亡于内乱。明朝废相、卫所、东厂、锦衣卫、司礼监,把印把子和刀把子紧紧捏住,但分封皇族,把钱袋子漏了,最终无钱养兵,失了天下。

清朝建立,因循明制,更是心怀惕惕,日日警省,生怕出了问题。

雍正初即位,本来就帝位尚不稳固。四方临敌,如临深渊。对于邬先生的处理方式,心头疑虑重重。



年羹尧为陕甘总督,手里有权,麾下有兵,已经很厉害了,再让邬先生这种精明的脑瓜子去为他效命,雍正能睡着觉吗?

邬先生是什么人?能窥破帝王心思的大智谋家!

雍正登基之夜,不按常理在宫中守灵,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潜坻来,你以为他是想家了?

他是来办自己的私事,所谓私事,当然就是夺嫡过程中他所干过的那些秘密事情,参与的人员,一个也不能留!

邬先生当时是很危险的。

雍正回府,与邬先生假意寒喧客气,就是要探探邬先生的口风。

回来以后,他发现情况与以往不同。就假装很随意地说:“哎呀,这个老十三,用得着这么麻烦吗?一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还用得着把善扑营和顺天府的兵也调来吗?”

注意他说话时的动作,揉腿,整理衣服,一付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实际上呢?他临进门前把兵丁的所属都看清楚了。



邬先生马上回答:“这是我安排的”

这就透露出来一个信息:我知道你要回来。

按照常理,先帝驾崩,新皇应该在宫中守灵,但邬先生却安排了兵马护院,很明显,知道雍正要回来。

回来干什么?肯定不是想你了,陪你喝两盅,回来就是顺便要处理掉你的。

但邬先生堵住了雍正这个想法:“我安排了五路兵马,平素互不统属,十三爷居中调度,方可保万无一失。”

五路兵马,互不统属。

雍正想下手,这要下手就很不方便了,而且,还是十三爷居中调度,让他看着自己兔死狗烹的行径,可没什么好处。

五路人马,互相也不通气,万一动起手来,有一路翻了脸不认人,自已能不能回去坐龙椅都不好说。

不好下手,那就谈条件吧。

邬先生不当官,要半隐。



不当官就对了,符合雍正心意。邬先生是能窥破帝王心思的人,当年连康熙如此深长的智谋,都被邬先生一一勘破心迹。这种人若是留到朝堂上,雍正一翘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么颜色的屎,这不是让雍正毛骨悚然吗?

但也不能让邬先生跑了呀,这种人不为自己所用,若让别人用了,雍正还想愉快地玩耍吗?

怎么办?邬先生建议:半隐。

我让你监视,不脱离你的视线。这就是半隐。

去哪里半隐是个问题。



去田文镜那里,你就是想跑。田文镜虽然忠心能干,但他不是雍王府旧人,不知道那些蹄蹄爪爪。你去田文镜那里,我怎么监视你?告诉田文镜我的隐私事情?那肯定不行。



去年羹尧那里呢?你是想造反吗?当年为什么要给年秋月一家子抬旗,就是让你邬先生死了这条心思。你还要去年羹尧那里,想干什么?

外面有年羹尧统兵,一方大员,还控制着粮草,旁边有你邬先生出谋划策,奇计百出,宫中还有年秋月常伴左右,传递消息,你要吓死我吗?我能睡得安稳吗?

如果邬先生敢说去年羹尧那里,雍正当下就得动手了。



去李卫那里就对了。官说大不大,一个布政使。又对雍正忠心耿耿,方便监视邬先生的行踪,随时了解情况。将来,一纸调令,李卫升官,进京述职,你邬先生就又被我捏住了。



这算盘打得精,邬先生也看得准。

好!就这么干了,只要你雍正今晚上留下我性命,我总有神不知鬼不觉地摆脱你的办法。

就这样,邬先生去了李卫那里,而没有去跟随年羹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