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族 | 普米族 | 起源于祁连山的古老民族

 恶猪王520 2018-09-11

普米族是滇西北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丽江市的宁蒗、玉龙、永胜等地,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2000年人口为33600人。

普米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起源于古代祁连山一带的羌人。根据族内外学者研究认为,一支羌人于三代早期经柴达木盆地进入巴彦喀拉山西北段的江河源头地区,在那里进行部落联盟,形成“槃木”共同体。大约到了先秦时代,槃木共同体的大部分游牧迁入到现在的川西北线一带,与自甘南南下进入川西的“白狼”结合成更大的族体,史称“白狼槃木”,汉代,白狼槃木已经迁移到滇西北的边境,宋朝末年,川西南槃木中被迫跟随忽必烈南征的兵吏首次到达兰坪,此后陆续有农牧民到达于此定居,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由于历史的原因,普米族人居住较为分散。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与汉、白、纳西、藏等民族交错杂居。形成一种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普米族人在与周围民族和睦相处的交往过程中也掌握了多种民族语言。普米男子普遍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流传至今的文字,仅发现有一种处于文字前身状态的刻划符号,在宁蒗和木里的普米族曾经使用过简单的图画文字,字数虽少,但已经堪称萌芽状态的原始文字。

普米族具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光荣传统。在历史上,普米族居住地区因处于唐蕃冲突的前沿地区,深受唐蕃统治者的压迫。元代在川西曾经联合土官反抗元统治暴政;川、青的西番兵曾经参与明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清代,兰坪县鹿氏参加了越南抗法战役,辛亥革命、护国运动等均有普米族人参加,可以说从古至今,在抗暴反压,痛击外敌的斗争中,普米族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普米族是一个从事山地耕牧经济的民族。历史上,普米族一直生活在茫茫林海中,过着半牧半农的生活。同时,普米族也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商品意识和开放意识都较强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普米族不仅在民族文化、经济文化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还起到了滇、川、藏交角地区诸多民族间往来交流的桥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