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止语,是一种修行

 水滴儿zg43i08y 2018-09-12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不说却知道,不言却胜有声。人世间的俗事,看透而不说穿是一种智慧,止语是一种真正成熟的表现。


许多人以心直口快自居,却没有考虑一吐为快之后的结果是什么?修口是最重要的修行之一,这是每一个志在修行的人都值得深思的功课。


直言可以解惑  因缘却无法了结


有一个乞丐走进寺庙,看到莲花台上的菩萨被众多人烧香叩拜。心中羡慕万分,为什么同是坐着,他坐在街边一整天求爷爷告奶奶的,收获寥寥。三餐不继不说,从来没受到过别人的尊重。

于是,他将自己的疑惑向菩萨倾述,菩萨只是笑而不语。他想了片刻,便向拱手作揖向菩萨说道:“我可以坐坐您的这个位置吗?”

菩萨正言正语的说道:“阿弥陀佛,你只要不开口讲话,你尽管来坐吧。”

乞丐心想着:不过是不说话而已,这简直太简单了,于是便答应了菩萨。

乞丐坐上了莲花台上,起初每天都美滋滋的,整天接受着众人的烧香叩拜,也不会饿肚子。几天内,院中行人来来往往嘈杂纷乱,遇上许多不公平的事他也强忍着不开口说话。

一日,一位富翁来到寺庙求菩萨赐予美德,发愿要积德行善。烧香叩拜祷告完毕之后,他起身便走,把钱包丢在了地下也毫无察觉。乞丐急得不行,刚要提醒,却想起了菩萨的嘱咐,眼睁睁地看着富翁离开。

接着,来到寺庙的是个穷人,烧香叩拜祷告求菩萨救苦救难赐予金钱用于给家里病重的老母亲看病。叩拜完毕,忽见地下有一个钱包,认为是菩萨显灵赐福,便开心地捡起钱包,准备拿回家去买药治病。乞丐看到穷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和对,本来想要提醒的话又咽了回去。

随后,进来的是一个渔民,烧香祷告求菩萨保佑出海平安,祷告完毕起身欲走被迎面来的富翁拦住去路。

原来富翁走到半路,发现自己的钱包丢了于是匆匆赶了回来,却发现渔民刚从祭拜的大殿里面出来。二人为了丢钱包的事争吵起来,渔民自知冤枉不会认账,富翁就硬拽着渔民不肯放手,二人越说越激动,最后扭打起来。

乞丐再也看不下去了,大喊一声:“住手!”

“菩萨”显灵了,正在扭打的二人大为震惊。他们极为相信神灵,也明白了钱包的去向,富翁前去追回自己遗失到穷人手里的钱包,渔人赶回去出海,一场纠纷就这样平息了。

二人刚离开之后,真正的菩萨却现身对乞丐说:“阿弥陀佛!原来,是本想让你担任这个位置,可是经过观察,觉得你不合适,所以,你还是做你的乞丐去吧!”

乞丐觉得非常委屈,问菩萨:“我知道我破坏了之前的约定,可是我也算是做了好事,菩萨难道不能做好事吗?”

菩萨解释说:“顺逆都是缘,有些事本是好的,但机缘未到却先说了出来,就变成坏事了。你的本意是好的,可是结果却恰恰相反的。”

“富翁原本就是来祈求积德行善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有什么功德比救治一个人的性命还要高的呢?如果你不说话,那些钱财被穷人捡去救治母亲,既成全了富翁行善的心,也成全了穷人,能让他继续孝顺母亲。”

“渔夫本来求菩萨能躲过一场劫难,如果你不说话,他虽然会被富翁冤枉,摊上官司,有一场牢狱之灾,能自然的延续时间,也能够避开出海时间,捡得一条性命。牢狱之灾和一条性命相比,孰轻孰重自然不言而喻。”

乞丐听闻菩萨的解释,不由惭愧和敬佩——止语,是一种真正成熟的表现,能够熟练掌握这种能力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菩萨。





一念生怒  一念生恕



〝怒〞,上〝奴〞下〝心〞,从字面也可以看出是〝心变成了奴隶〞。反之,〝恕〞,上〝如〞下〝心〞,让初心主导自己,那必定是一种从容、达观的态度。


中国的汉字很有趣,同时也意义深远。例如〝怒〞和〝恕〞二字,它们虽然字形相近、字音相似,但含义却截然不同。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怒,恚(恨)也,从心;恕,仁也,从心。即是说二字的内涵都是与心相关,但却一个是代表憎恨,另一个是代表宽容。


〝怒〞和〝恕〞其实都是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由心而发,但却完全不同。据说心与灵魂相通,每个人的初心都是纯洁善良的,但人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会积累一些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一定的时间便会形成后天观念,这种观念大部分是人为了自保而形成,所以和初心相比它是自私的。所以当一个人非常自我、过于注重自己的时候,这种后天观念就会成为主导,此时人真正的初心反而沦为奴隶,因此人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例如〝怒〞,上〝奴〞下〝心〞,从字面也可以看出是〝心变成了奴隶〞。反之,一个人心态平和、毫无杂念时,就会是初心主导自己,从而对事物都会生出一种正面情绪,例如〝恕〞,上〝如〞下〝心〞,能让初心如意自在的发挥它的作用,那必定是一种从容、达观的态度。


另外,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还发现:愤怒不光是一种负面情绪,还是人没有安全感、内心脆弱的表现。


如果一个人易怒,不光会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身体也是有害的。而宽恕不仅是一种正面情绪,还是一种具有治愈作用的能力。甚至有的学者还提到,宽恕是一种慈悲、平和的力量,是神的特性,是具有智慧的体现。


对照生活中的实例确实如此:人动怒时往往都是因为发生的事情不如自己的意愿,有时因此而憎恨他人,有时则是憎恨自己,但都是源于对事态的无能为力;而当人能做到宽恕时,必定是心生慈爱,对伤害过自己人或事报以仁义,也可以说是拥有了一种和不如意和平相处的智慧。


有道是〝一念生善恶〞,其实〝恕〞和〝怒〞也是善念和恶念的表现。当心中充满善念时便能做到〝恕〞,而心中充满恶念时便只知道〝怒〞。并且这种善恶之念又和外在表现相辅相成,于是便会越〝恕〞心越善、越〝怒〞人越恶。所以每个人都有必要自思自省:要让自己的心变成什么样呢?是越来越纯洁善良、发挥它的强大能力,还是彻底的沦为私欲的奴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