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成宏 ? 作者简介 刘成宏(男),汉族,河南商丘市人。系中华诗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级优秀诗人,中华诗词特级著作家,诗知堂群员; 在《人民日报》等国内数百家报刊杂志发表诗词及其它文艺作品数千篇。出版有《刘成宏诗词选集》,并多次获奖。其事迹录入《世界名人录》和《中华诗词著作家典藏》 ? ? 作品欣赏 鹧鸪天.初秋夜怀 (其一) 节序逢秋热未消,含羞苹果挂枝条。 鸣蝉高树催诗写,锦鲤池塘督画描。 书舍聚,酒楼聊,邀朋携侣品香醪。 纵然身在清风里,还恐霜飞美景凋。 (其二) 绿色家园情总牵,秋临未免惹心烦。 春花夏果虽陪我,紫燕黄鹂也伴仙。 烟隐鹭,水浮船,蛙翻翠盖闹声喧。 楼头残月疑霜白,最怕逢人说爱莲。 (其三) 旧梦萦怀绕夜空,停杯信步小庭中。 抬头多见星牵雾,俯首难寻月送风。 思拾翠,念题红,此时花事已朦胧。 但祈梁上多情燕,能在茅庐熬过冬。 鹧鸪天·故乡行 (其一) 难得舒心一放歌,莺欢燕舞柳婆娑。 村头秀女疑思少,巷口儿童问语多。 欣日丽,喜风和,塘边老嫂牧群鹅。 苍翁扶杖频招手,别样亲情惹泪沱。 (其二) 换盏推杯笑语高,邀昆请季品佳肴。 苍翁举酒威须写,老媪斟茶趣可描。 思德泽,念恩膏,灾荒岁月乐同袍。 欢声喜泪谗云止,厚义深情日月昭。 注:同袍,指灾荒岁月兄弟同穿一件衣服。 (其三) 竹卷祥云冉紫烟,苍槐老柳惠风喧。 鸡豚席上高情诉,欢笑声中厚义言。 由坎坷,任波澜,核纹霜发正青年。 嫦娥忽赠丰收酒,祝取幽馨福寿连。 鹧鸪天·观月季花三章 (其一) 伫立红尘任雪横,枝头四季著芳英。 春谗紫燕啼花艳,秋引寒蛩唱月明。 妆水岸,扮沙汀,星移斗转不须惊。 凡身何与琼瑶诉,心曲都由墨客倾。 ![]() (其二) 冷至霜临百草残,唯君枝杪绽斑斓。 苍身心揣青山色,弱体襟怀白雾烟。 情切切,意绵绵,清心寡欲任花闲。 轻声奉劝红尘客,大事如成靠克艰。 ![]() (其三) 弱体凌霜未感哀,鲜颜依旧扮苍台。 雀陪落木飘摇下,蛩伴芳英洒脱开。 欣雪剪,喜春裁,衩裙玉碎莫须猜。 殇魂一缕随冰去,但盼红梅早日来。 ![]() 鹧鸪天·教师节赋得三章 (其一) 乐道安贫抱朴人,培桃育李受崇尊。 老庄宣淡千秋记,孔孟倡忠万代存。 倾智慧,蕴兰芬,讲台三尺献青春。 沙场喋血虽无我,教室传渔国永昕。 ![]() (其二) 礼乐诗书句句金,开宗拓道起豪吟。 文明传播倾肝胆,正义伸張发浩音。 开愚昩,荡胸襟,以身铺路启童心。 门生今日龙门跃,请月邀霞共酒斟。 ![]() (其三) 春绿秋黄未许哀,鼓锣动地震仙台。 甘棠蔽芾秋风剪,黉宇清嘉细雨裁。 夸陋巷,亮蓬莱,鳌头独占展梁才。 纵然驼背霜侵鬓,喜报频传暗乐哉。 鹧鸪天·教师节寄恩师杜若三章 序: 恩师杜若,今届百岁,文革遭劫,初衷未改,开放昭雪,意志更坚。纵是女郎,若男坚韧。终生从教,桃李满天,本享清闲,惜病加身,虽常住院,病未除根,数回探望,每次泪噙。今逢师节,遂成此阙,愿天开眼,以佑师亲。 ![]() (其一) 貌若天仙一朵花,执鞭泥桌不言差。 经纶满腹传乡里,道义盈怀育学娃。 桃吐蕊,草萌芽,春风化雨惠千家。 芳名虽播江南北,憾是恩师病又加。 ![]() (其二) 倍受尊崇播远名,风华绝代大先生。 蒙冤未改忠良愿,昭雪仍怀赤子情。 心坦荡,意衷诚,含辛茹苦育群英。 芬芳漫吐馨香袅,君子兰风惹凤鸣。 ![]() (其三) 百代千秋孰受尊,老师圣德感乾坤。 传仁播义扬忠礼,讲武谈兵启慧根。 安世界,奠人文,授渔稚子得生存。 纷繁一树风流展,徒弟挥毫谢训恩。 ![]() 鹧鸪天·观落木赋得三章 (其一) 者日繁华惹客嗟,今朝飘落走天涯。 缘风柳岸归黄土,由雨隋堤带泪花。 祈野雀,祷昏鸦,莫因枯杪弃农家。 纵然身寄冰霜里,不忘春归再蕴芽。 ![]() (其二) 虽晓浮生命低微,逢秋但怕燕南飞。 枯枝万树多残象,衰景千堤尽冷威。 原荡荡,岭巍巍,生灵翘盼尹翁回。 岂知落拓仍怀旧,笑看春天百鸟偎。 注:伊翁归,原指西汉伊翁归曾任东海、扶风县令,治民有方,政绩突出。此指树叶彰显繁华,荫庇生灵。 ![]() (其三) 阵阵凄风树失颜,几多憔悴惹人烦。 叶凝渚上苍翁悯,木落庭前老媪怜。 蛩匝匝,鹤单单,诗家对景感心酸。 登高远眺愁缠客,自遣乡思到笔端。 ![]() 鹧鸪天·国歌赋三章 (其一) 帝制推翻革旧邦,神州腾振慰炎黄。 红旗遍插江山秀,气蕴丹田斗志昂。 追炮火,忆刀光,豪情激荡续尧唐。 北平定鼎黎民幸,海晏河清国运昌。 ![]() (其二) 王气冰融奏庆谣,帝魂不觉黯然消。 五星闪耀黎民喜,歌曲铿锵魍魉逃。 危尚在,险仍高,保家卫国莫逍遥。 进京赶考箴言在,一曲雄浑督记牢。 ![]() (其三) 招展红旗缓缓升,国歌雄壮五洲听。 撼天似是刀光现,动地犹如战马腾。 能搏虎,善骑鲸,魁威岂忘固边城。 纵然辉耀环球仰,夙敌依存不可轻。
|
|
来自: WENxinHANmo > 《一表非凡》